法国有块“红土地”,是中国的幸运地

法国有块“红土地”,叫“罗兰·加洛斯”,真是中国的幸运地。13年前,李娜在这里夺冠,开启了她的大满贯冠军之路,创造了迄今为止亚洲人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上的最好成绩。刚刚,在同一块场地,郑钦文问鼎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再次为亚洲人刷新了记录,相信她的大满贯之路也将由此开启

▲10年前,12岁的郑钦文跟小队友们一起观看李娜温网夺冠,从此在心里埋下了冠军的“种子”,照你能找出片中谁是郑钦文吗?

这块“红土地”的传奇之处远不止如此。早在198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华裔少年来到这里,跟郑钦文一样,第一次站在网球顶级赛事的决赛场上。他要迎战的是已经夺得三座大满贯冠军奖杯的瑞典名将埃德博格。这看上去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本来很多观众都是来看这位球星的,但是比赛结果让观众更兴奋,因为他们发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就是后来电视剧《网球王子 2》中的那位教练——张德培,他以3∶2的比分击败如日中天的埃德博格,并创造了一系列记录:

1.华人世界第一位网球顶赛冠军

2.美国34年来第一个法网男子冠军

3.世界上最年轻的网球男单大满贯冠军,这个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在法国“红土地”夺冠的“天才少年”张德培和谢幕后的“网球王子”张德培

7年后,张德培的辉煌被桑普拉斯终结,一代天才在罗兰·加洛斯惆怅谢幕。后来桑普拉斯的辉煌同样在罗兰·加洛斯被终结。再后来,郑洁在这里打入女单16强,开启了中国女网的崛起之路,随后是彭帅、李娜、郑钦文......

其实罗兰·加洛斯不是一块场地,而是一个网球公园。实际上,它包含了20多块比赛场地和一个博物馆及一个大集市,拥有几百个经营摊位。法网的赛期几乎跟奥运会一样长,赛期的每一天都会有上万人来到这里,一边喝着红葡萄酒,一边谈论着“红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当然,比赛期间这里的消费价格也会提升30%以上。

▲罗兰·加洛斯体育公园,已有96年历史,拥有全球最高水准的红土网球场,公园内众多网球场中唯一的中央球场是菲利普·夏蒂埃球场,能容纳15000人观看比赛,所有最重要的比赛都在这块场地进行

之所以叫罗兰·加洛斯,是为了纪念第一位驾机飞越地中海,后来在一战中阵亡的法国民族英雄罗兰・加洛斯。不过这个场地是因为1927年4名法国网球运动员在美网打败东道主夺冠后,为了帮助他们在来年的法网中卫冕而建的。但是法国网球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出过伟大的本土网球运动员了。

然而,这片红色比赛场地却在不断地帮助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实现梦想,传奇故事一个又一个地在此上演,就是因为“红土”的特殊条件。网球比赛的场地主要分成硬地、草地和红土三种类型,比如美网和澳网就采用的是硬地,这种场地最为常见,成本也相对便宜;温网则是草地,这种场地最让人赏心悦目,但建设和维护成本都相对较高;法国却是独树一帜的红土。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硬地场、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的草地场和法国网球公开赛的红土场

这种场地采用细沙粉末铺制,优点是对球员的膝盖冲击相对较小,‌适合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比赛。但是相应地球速也会变慢,对于那种“发球机器”型的选手来说是个不利因素,郑钦文在比赛中多次发出时速超过180公里的一发球,实属难得。这种场地很适合擅长底线击球的球员,比如西班牙名将纳达尔。

对于红土场,力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技巧和耐性才是取胜的关键,所以这种场地可能更适合身形矫健的东方人吧,之前的李娜和郑钦文的这几场比赛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红土最大的特点还是网球路径的不确定性,因为它会使球落地反弹时的弹跳加高且变化不规则,导致比赛充满变数,所以红土场上会不时爆出“冷门”。因此很多网坛新宿都把法网当作职业生涯巅峰的起点,期待在红土场上一战成名。

▲郑钦文和她的“精神导师”李娜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什么场地,都得先拥有夺冠的本事,否则什么地都将无济于事。

为什么法国人会选择红土作为网球场的地板?或许是因为他们所谓的“浪漫”吧!他们称这种红为“波尔多红”,就是那个红酒和化妆品的名字。

但对于郑钦文来说,这种浪漫就是竭尽全力、为国争光、兑现承诺。只是稍有一点“遗憾”:在半决赛后她曾承诺要为祖国再打三小时,可最后决赛只打了两个小时就拿到了金牌,哈哈!这也算是一种浪漫吧!

#2024罗兰加洛斯##巴黎奥运会##郑钦文#

关注“步行僧”,跟随小僧的步伐,探寻奇乡异境,溯源文化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