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玉米和红薯解决了古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康乾盛世 2020-04-16 16:40 · 无拘无束的经纬度 上一章小编给大家盘点了从国外传到中国的蔬菜,这一章给大家讲一下从国外传进中国的:玉米和红薯。为什么单独拿出一篇文章来介绍他们两个,是因为他们的引进,在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两个从国外传进来的农作物垫饥耐饱,非常实惠,从引进到广泛种植
明清时期玉米红薯在山区推广,老虎都被逼下山,进城上街到处窜 2022-03-03 10:18 ·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山中卧虎图 自古以来就有老虎伤人的记录 在我国历史上,老虎长期都以“害兽”的反面形象出现,关于老虎伤人、捕食家畜的记载史不绝书。在我国陕西蓝田出土的约110万年前的老虎头骨化石中,竟然就紧紧咬着“蓝田人”的头盖骨,也就是人类还未完全进化时,就已经沦为老虎的猎物。为了消除“虎患”
一根玉米,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原创 2020-04-29 14:12 · 最爱历史 在哥伦布发现***四年后,1496年,一种名为玉米的神奇植物被从美洲带到了欧洲,并逐渐传遍世界,日后,中国人不会想到,以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为代表,一场超级农业革命,即将在全球化的开声中,剧烈的冲击中国。 在传入欧洲55年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县志》就出现了关于玉米在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
历史上玉米是明朝什么时候才传入中国的呢? 2017-08-26 01:27 · 长谈历史君 新版《水浒》播放后,网上立即出现了大量关于该剧“穿帮”镜头的讨论,其中人气最高的要数剧中所出现的玉米地。经网友认真考证,玉米原产南美洲,于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并带到欧洲,然后才传到中国,北宋时的中国无论如何是不该出现玉米的。网友戏称新版《水浒》玩起了穿越,连该剧的导演也承认这是个错误
明末严重饥荒引发起义不断,高产的玉米红薯为何无人问津? 2020-05-06 09:46 · 历史中的一些事 1644年,李自成在京师建立了大顺王朝,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落幕。李自成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那农民为何要跟随李自成去推翻明王朝呢?原因很简单——饿。据史料记载,李自成曾在河南开仓济民,当时据记载: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河南省秋收进度超七成 秋播准备工作已陆续开始 2020-09-30 19:00 ·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9月下旬,全国秋收作物迎来收获季。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9月29日,河南省全省秋作物已收获8419万亩,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72%。据多位来自河南的粮食种植户介绍,目前秋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已经开始进行整地工作。预计还有半个多月时间,秋播工作即将正式开始。 收获的玉米
坐拥世界黄金玉米带,吉林鲜食玉米“粒粒生金” 2021-11-05 13:05 · 东北这嘎瘩 在东北的农村,家家户户的菜园四周都会种上玉米,待到玉米抽出了长长的须子,玉米粒饱满成熟时,妈妈煮上满满一大铁锅,清香四溢,孩子们最喜欢用筷子扎上一根,一溜烟跑出了家门,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情景,一辈子都忘不了。 现在,长大了,离开家,远望故乡,看遍了各地的山川,品尝了各地的美食
吉林四平:纵深推进玉米主食化 原创 2024-07-07 06:39 · 经济日报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吉林省四平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的“中国优质玉米之都”,这里的玉米形美色亮、气香味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四平玉米产量87.47亿斤,同比增加3.06%。有了好产品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卖出好价格。推动玉米主食化
南方多地到吉林抢购“甜味” 小小玉米变身“致富粮” 2023-05-22 18:52 · 中国新闻网 村民种下的大片“致富粮”(资料图) 桦甸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吉林5月22日电 (记者 石洪宇)农历小满时节,年逾五旬的于志忠仍在田间忙碌。他种下的4公顷甜糯玉米,成熟后将统一发往上海、江苏等地。来自南方的订单,让他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 于志忠的家乡桦甸市常山镇,是吉林省甜糯玉米的重要生产
玉米 甘薯和南瓜:这些美洲人的馈赠让明清帝国得以人**炸 原创 2020-03-13 15:17 · 冷炮历史 随着近代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文明都无再法独善其身。 一些传统的农业产区也开始受惠于哥伦布开启的物种大交换,其遗泽一直延续至今。几种来自自美洲的高产作物,就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了明清帝国。决定了日后的历史和人口分布。 首先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旧大陆的作物是玉米。 这种高产作物就以其耐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