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圈养的动物已经演变成厌恶脏污,但一份新的研究显示,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们却不喜欢靠近太干净的地方。
这份刊登在动物行为杂志(the journal Animal Behavior)的研究指出,比起舒适的圈养环境,动物在野外生活的日子非常困难,也非常令人感到恶心。
“宠物们通常会避免接触粪便,以减少被寄生虫感染的机会,但这项研究显示,比起餐桌礼仪,野生动物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会饿死,它们不会放过任何吃东西的机会。”作者之一的爱丁堡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渥尔斯(Patrick Walsh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s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在一则新闻中这么说。
他补充:“野生动物们甚至可能把安全与排泄物画上等号,例如如果有一块曾经有别的老鼠生活够久,可以筑巢,并在那排泄的地方应该会非常安全,而这就值得冒着生病的风险在那生活”
渥尔斯与他的同事专注研究两种不同的维吉尼亚州野生老鼠上。科学家们从森林里收集了一些斗志旺盛的老鼠,然后把它们放在箱子数个小时。他们让老鼠选择是否要靠近那些老鼠粪便。而另一个相似的实验则是让它们选择是否靠近新的或已被污染的筑巢材料。
这些研究人员从这两个实验中确定了动物们不论受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是否会增加,它们都喜欢靠近脏兮兮的二手窝。
如果我是这些小老鼠,我会猜有其他鼠类的粪便表示这里之前有别的老鼠们住过,也就代表这里应该是安全的吧。
相反的,那些从宠物店里买来的可爱小老鼠们,就显的挑剔多了。就像家猫,它们花很多时间来清洁与修整自己的毛。所以在更舒适的环境之下,食物、遮蔽物与安全就不是那么让它们担心的,也因此大部分的动物都会比较下工夫在保持干净。
我很好奇我们早期的人类祖先,是否也生活在其他肉食性掠食者的阴影下(一项研究从欧亚国家Georgia挖掘出的180万年前一个类人个体的近期研究结果显示,人类曾是大型肉食性动物的猎食对象)。在没有肥皂与淋浴,同时也考量安全的状况下,早期的人类可能非常脏。
渥尔斯与他的团队从研究开始后就对于为什么某些野生动物这么爱污秽的环境有兴趣。他解释:因为这会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如何在自然世界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