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在“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的研究指出 - “探险”这项行为不仅有助形塑大脑,也是造成个人差异的原因,或许能为治疗精神疾病提供新方法。
研究人员试图厘清,何以就算同卵双胞胎在相同环境下成长,也无法百分之百相同,因此以基因相同老鼠为研究对象。这些老鼠被放置在非常丰富的环境中,有各种玩具和休憩空间等,能探险的空间延伸至 5 平方米。
德国神经系统退化疾病中心(German Center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的坎伯曼(Gerd Kempermann)说:“环境丰富到每只老鼠都能从中获得个别经验”“尽管这些老鼠基因相同,它们被放置的环境也一样,却展现出因“鼠”而异的活动程度,有些很爱探险,有些则不然。”经过 3 个月,它们发展出非常不一样的“鼠”格。
研究人员发现,最爱探险老鼠的脑部“海马回”,会比“被动老鼠”长出更多新的神经元,这个过程称为“神经新生”。海马回是学习与记忆的中心。
坎伯曼和研究团队表示,他们首次展现个别经验与其后行为如何造就个人特殊化,并非光是基因或环境就能造就个人成长。坎伯曼说:“由于人类海马回也会出现“成人神经新生”,因此我们假定,我们已追踪到同样也能适用于人类的个人神经生物学基础。”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in Stockholm)的柏格曼(Olaf Bergmann)与富丽森(Jonas Frisen)在研究评论表示,这项研究有两个主要用途:“对神经新生进行分子了解,可望促进精神疾病新药物层级的理性发展;另一则是研究或许教导我们…我们怎么过生活,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