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愈了吗?还是苦难的开始?- 慢性COVID-19存活者的身心症 (文: 蔡佩珊教授/孙维仁教授)

COVID-19存活者,高达三成痊愈后仍被衰弱症状所苦。有研究将此临床表征命名为“远程新冠肺炎”(long-haul COVID),或“急性后期新冠肺炎症候群”(post-acute COVID syndrome),弗契博士(Dr. Fauci)在公开演说称之为Long COVID。Long COVID牵涉肺部、血液、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神经心理、肝胆肠胃及皮肤等多重器官之复杂与表现型态多元的后遗症,持续时间从病愈后数周到数月之久。为了因应COVID-19存活者的慢性症状困扰,全美已超过三十个医疗机构,设置多专科Long COVID 特别门诊。

在所有症状群中:全身衰弱、广泛性肌肉疼痛、睡眠障碍、焦虑、忧郁、头痛及认知功能缺失等神经心理系统的功能性失衡状态,因短期无致命风险,常易被医护人员忽略,但长期累积后会导致严重的身心症,值得特别关注。和SARS病毒感染后的病人一样,30-40%的COVID-19存活者出现焦虑和忧郁,这些症状表现可能和病毒引发的细胞激素反应、神经性炎症反应及神经退化等生理机转有关。无独有偶,这些Long COVID 病人的症状表现,和常见的“创伤后症候群”、“慢性疲惫症候群”及“纤维肌痛症”病人非常类似。

针对神经心理症状的处置,头痛除了给予标准的药物治疗,佐以影像学诊断外,顽固性头痛病人则需转介给疼痛专科医师。标准的神经心理诊断工具可以早期诊断、持续监控焦虑、忧郁、睡眠障碍、创伤后症候群、疲惫及纤维肌痛症,并早期介入温和的精神舒缓药物、复健、运动及身心疗法等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纤维肌痛的治疗。护理人员可以发挥病人代言人角色,并在病人教育、病友支持团体及非药物身心疗法等介入措施发挥护理专业功能,协助COVID-19存活者的疼痛、疲惫、睡眠与认知功能缺失等慢性神经心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