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元数据搜索,找到相关信息共 2 条:
目的:了解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攻击行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的状况,探索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揭示外显自尊和亲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攻击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 130名女中学生进行青春发育状况、攻击行为、外显自尊、亲子依恋的调查。结果:初中女生外显自尊和父子依恋的得分均高于高中女生(P0.01),高中女生青春发育得分高于初中女生(P0.05)。女中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母子依恋、外显自尊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和P0.01);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分别为33.87%和25.98%。标准化回归系数7条显著路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均对攻击行为有直接作用,同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通过外显自尊和母子依恋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作用。结论:在攻击行为的预防上,引导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正确把握自尊弹性,改善亲子依恋关系,可缓解和降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及亲子依恋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减少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4所中学在校学生2 626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攻击问卷和父母依恋量表。结果: 年级、性别、父母的职业、管教方式、教育态度及亲子依恋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P < 0.05~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P <0.01)。结论: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及亲子依恋程度均具有一定关系其中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为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