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西部最严版“控烟令”———《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的第40多天,首张千元罚单终于开了出来。
近日,位于市繁华地段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商贸城内,一商户因在摊位上两次吸烟,被巡查的保安当场发现,第一次被罚款500元,第二次被罚1000元。
法律人士称,这一处罚增强了对最严“控烟令”能够得到最严“落地”执行的信心。但记者走访位于的党政机关、医院、商场、餐厅、娱乐等场所后发现,“控烟令”的执行却“冷热不均,喜忧参半”。
2月17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市区静宁的一家网吧,发现网吧内四周墙壁上、柱子上都了“吸烟”的醒目提示,但烟民对此视而不见,依然“吞烟吐雾”。对顾客吸烟视而不见的还有网管,并没有按“控烟令”要求进行提醒和。
随后,记者走访了位于甘南的几家餐厅,问服务人员和老板是否知道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他们大都表示知道一些,但遇到客人吸烟也只是劝阻,一些不听劝阻的顾客他们也没办法。
一家餐厅的老板告诉记者,按照餐馆要设立专门的吸烟区,但不到30平方米的店面,怎么设吸烟区,如果遇到吸烟的客人都劝离的话,这小本生意就没法做了。
如果说网吧和餐厅还只是少数人在吸烟的话,那么娱乐场所无疑是吸烟的“重灾区”,“控烟令”在这些场所几近一纸空文。在甘南一家临街的酒吧内,记者刚进门,一股浓浓的烟草味扑鼻而来,不大的房间内早已烟雾缭绕。
相比上述这些场所,党政机关、医院、车站、电影院、超市、学校等全面禁烟场所执行情况比较好,但也没有做到完全。记者走访了市内几家大型医院、超市和电影院看到,禁烟标志随处可见,但厕所、楼梯等僻静处仍有不少。
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台过禁烟,但是10余年来,没有一起因在禁烟区吸烟而开出过罚单。2010年以来,经过长达3年的修改、完善,几易其稿,史上最严“控烟令”的条例最终出台。
该条例明确,八类区域不允许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实施全面禁烟;四类区域吸烟,可以设置固定的吸烟室或者划定固定的吸烟区,场所内其他区域吸烟。
禁、控之场所已然明确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差。记者了解到《市控烟条例实施细则》目前正在抓紧修订完善中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场所细节将有针对性予以补充。
市控烟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称根据条例交通、、食药、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将多部门执法每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管理好属于各自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