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一位两岁的孩子玩耍,我把一块积木放到孩子的衣服里头,孩子开心地把手深进衣服里找积木,好像积木有了另一种玩法。当孩子把手深进衣服里,顺道把衣服撑开来,积木也因此掉了出来。掉出来的积木,就像结束的游戏一样,因为找到了阿!可是,这位两岁的孩子把积木拿出以后,却一直重复著把积木再度放到衣服里头,然后把手深进去掏掏看,待积木又跑出来后,他又重复把积木放到衣服里去。
还有一次,我跟一位四岁的孩子打棒球。说是打棒球,其实是我一直当投手,把球丢给孩子打,我丢球、他打球,就这么重复著,我们可以玩上半个小时之久呢!
我发现有些绘本故事里,也一直“重复”著某一句话或某个情境。例如图画中的主角一直重复做某个动作或说某个句子,像是“抱抱”、“你在看什么?”。感觉上,这样的绘本似乎不像故事,好像只是重复说着同一件事或同一句话。然而,这样的绘本,却在绘本故事中,占了一些分量与位置。
于是,我猜想着:“重复”对孩子来说,也许不如我们想像中的那样“重复”与“无聊”。也许孩子在看似重复的行为里,每一次动作都有不同的发现。例如第一次把积木放到衣服里头,引发了“积木是怎么跑出来”的好奇,第二次再放进去,是为了“发现积木是怎么跑出来的”,第三次再放进去,是为了感受手伸到衣服里头的感觉….。同样的,孩子重复打棒球的过程里,也许每一次打击的感受与发现也不一样,第一次是感觉挥棒子的时机,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则是感受挥棒的力道与球可以飞多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于是,重复对孩子来说,就不是无聊,而是享受不断发现新事物的乐趣。类似的绘本,是否也呈现了同样的乐趣呢?是否也在重复的语句或动作中有了新发现呢?其实还不少呢!与孩子玩游戏的经验,让我发现绘本里,原来藏了这样的趣味。
除此之外,在《小小爱书人0-3岁婴幼儿的阅读世界》一书中(P92-98),也提到这些出现“重复语句”的绘本,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绝佳教材呢!然而,文字对孩子来说,毕竟还是比较抽象,绘本中提供的情境(图像),正帮了孩子一个大忙呢!让对文字还很陌生的孩子们,有机会透过图像,一遍遍地熟悉和理解文字所呈现的意涵及使用的情境。因此这样的绘本,不仅协助孩子理解了文字,也间接学习著沟通与表达呢!
说了这么多,到底哪些绘本中,有“重复”的情境或字句呢?先介绍几本语言和情境比较简单的,适合父母与较小的孩子(如:正在学习语言的小小孩)共读的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