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就打你这熊孩子怎么不打?”

“对了你现在说去学校找他爸。他不去上学了。”

“熊孩子说了不写作业就不去学校让老师教育。”

“我小时候一直都是被你爸爸打的我就问你去学校了你爸爸为什么要打你?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他?”

“可是他成绩不好可我跟他在一起玩的时候他就不高兴他就烦我。”

在你的描述中包含着你对孩子的打压、否定和不信任。

你希望孩子成材可是你就是做不到。

就是因为你没有接纳孩子的平凡所以孩子一直处在否定的状态里。

所以你说的所有问题都是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孩子做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好”。

这些“好”都是指向一个不接纳自己的地方。

想要真正接纳是需要你先学会放下对自己的苛责接纳这个客观因素放下对自己的高要求、严苛当你学会接纳了这个客观因素你就不会对孩子、对你自己太苛刻、太自私。

让自己成为无话不说人人都会爱自己的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

当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已经不再是那个人了。

理解你的人自然会更懂你的孩子因为理解是通往自律的桥梁。

青春期不仅仅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家长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