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正在为亲子教养问题而烦心吗?教养孩子在观念上,首先要先建立正确的因缘观,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关心,但不操心”。
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总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尤其现今少子化趋势,尽所能提供孩子优渥生活的父母不在少数,生活、学业上呵护备至,为的就是让孩子们的成长路一切顺遂。然而,新闻上还是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因为过度被宠爱保护,不知如何负起责任、面对压力或是处理矛盾,反而导致忧郁、自闭或行为偏差。因此,为人父母者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样的教养观念跟方式,对孩子才真正受用呢?
善性导师开示说:“以佛法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都是自己累世种因、结缘得来的。严格讲,没有教养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他的主因缘在走,与父母亲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就是所谓的‘助缘’。每一个众生本身都有个‘主因缘’,其他的任何人都只是‘助缘’而已。”由此可知,教养孩子在观念上,首先要先建立正确的因缘观,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关心,但不操心”。
那么,作为“助缘”的父母们,从佛法的角度,又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来帮助孩子呢?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教孩子懂得反省。导师曾提到:“不管年龄多大多小,反省忏悔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一个人开始反省忏悔自己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在缩小这个‘我’了;当‘我’越小的时候,能量就越大;当‘我’越膨胀的时候,能量就越小,碰到的困难就越多。当‘我’小到很难想像的时候,能量就大到很难想像,即使是小孩子也是如此。以佛乘宗的法来说就是修‘礼佛拜忏文’,只要忏悔的愈多,忏悔的‘心’愈真切,就会愈顺利。”
第二,父母也要懂得修正自己,也就是 导师常常提醒的“去习气”以及“凡事先检讨自己,不检讨他人”。导师开示说:“以修行而言,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叫‘自求内证’;既然是自求内证,就是尽量做到不涉及他人,这个他人包括自己最亲的人在内。”
无论其他人怎么样,先把自己管好,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们容易很多;因为自己可以掌握,但无法掌握别人,包括与孩子的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当自己改变到一个程度以后,内法界自然就会影响到外法界,所以希望家庭完美,本身要做到完美;希望这个社会完美,自己要做到完美;希望国家完美,自己要做到完美。假设每一个人都这样子,哪有什么地方不完美?能这样做,快则几天、慢则几个月,就可以有很大的改变。假设外法界还是没有什么改变,那就要反求诸己,就是自己做得还不够。”
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从这个方向来提升自己的见地,然后更进一步提升到“内法界”可以影响到“外法界”,问题自然容易解决,也就不会有与人对立的情况发生。
给自己和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莫过于每个人都从反省忏悔及改变自己下手。如果能掌握好这些关键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并确实的实践力行,那么家庭气氛自然和谐,亲子关系自然更上一层楼,同时,教养的问题自然也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