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脑瘫、孤独症孩子,往往对老师对家长更具依赖性,因为其自身智力障碍、手脚不灵活或其他的一些缺陷,使家长也早早地就不得不默认了这一点,孩子的吃喝拉撒无不需要其服侍。看到人家的孩子已经完全能够自理,这些“疲惫”的家长只能无奈地叹息:“谁让我的孩子是这样呢,有什么办法……”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培智特教学校来,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让孩子以后实现生活自理,“否则,等我老了,等我没了,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完全看得到家长眼中的忧虑。
有很多孩子在家里只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到了我们学校后,很快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神奇”效果,其实并非我们学校、我们老师有什么高深的“法力”,而是因为我们教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做,甚至是“逼”着孩子去做。
事实上,这类孩子中的大部分都完全有能力做到自理,只是因为其缺陷致使家长们不再相信这一点。可能家长也教过孩子,但是教了一次两次、十次八次都没有任何成效就放弃了;或者是看着孩子费事的样子觉得不忍心便放弃了;还有些是因为家长知道孩子能自己完成,但是太花时间了,家长宁愿去帮孩子完成以便再去忙别的,慢慢地家长孩子也都习惯了如此。殊不知,这样的孩子学习东西的确比一般的孩子慢很多,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反复指导,让孩子反复去练,孩子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当然,这需要我们家长老师有足够的耐心。
如果我们习惯了对孩子事事代劳、一切包办,除了为孩子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更严重的是,它会使孩子彻底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孩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班里有个孩子叫铭,15岁了,是个轻度脑瘫患儿,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其身体的缺陷,爷爷奶奶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更加宠爱,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由于铭智力和语言上都发展得还算比较好,所以,爷爷奶奶把她送来学校,希望能够让她得到文化上的修养。铭的腿脚不大方便,但是自己能够走路,午休的时候,由于是夏天我们在泡沫垫上睡,比较低,我得知她自己不能躺下、起来,而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分析了她的情况后,我认为这是她自己完全能够做到的,于是我一步步地教给她如何去做,很快,她自己就躺到了垫子上。看得出来,她比我还高兴。慢慢的,她又完成了更多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还有个8岁的脑瘫患儿,不能独立行走,以前穿衣走路都需要妈妈的帮助,来校后,她学会了一手扶床一手穿裤子,扶着凳子或借助助行器行走。就是这样一些大大小小的类似的事情,我们教给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们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乐观开朗了。
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放开自己的大手,让孩子在摸爬滚打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