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特梭利教学的学校里,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但这不代表教室里没有组织。很多家长会以为老师都不用教育孩子,老师是被动的!其实不然,事实上,教室的组织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能够自由的从事活动,则这种组织一定是被安排过、组织过的,例如:教具的数量是否正确、环境清洁明亮、教室气氛是否和谐…等等,每一个硬件和软件都是环环相扣的。孩子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一旦孩子开始专注的工作,就能在许多活动中保持集中注意力,孩子便有了自信与成就感。孩子越是主动,老师则是越被动,此时,老师是专注的观察孩子并在适时的情况下给于孩子支援。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和孩子存在着一种明确的关系。教室是有秩序的,孩子在准备好的环境活动,这空间里存在着常规、存在着有限制的自由,孩子是有安全感的,能自在的活动。

其中特别提到,在教室里奖赏和处罚是不存在的,老师不为了赞赏孩子或是孩子做错时给于处罚,或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打断孩子的工作,其中以“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打断孩子的工作”这点是教室里的老师很容易忽略到的。因此介入的时间点是非常需要小心谨慎的,当需要提点孩子时,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可以引导他,例如:团体的示范或是次日孩子又拿取相同的工作时、蒙氏教具会提供视觉或是触觉等等检核机会特征,提供孩子在操作时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订正。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走上完美的道路,孩子会产生自信,自信会激起他想不断尝试的欲望。,这样一来也不会轻意的去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在教室里,老师会经常听见小班的孩子工作完成后会跟老师说:“老师你看!我自己会的!”;或是大一点的孩子会说:“这个很简单,我会,老师不用帮我…等等。”

如果一个儿童必须受到奖赏或处罚,那么就意味着他缺乏自我指导能力;因而必须经由教师来指导他。但如果他自己主动的工作,则奖赏和处罚是多余的;奖赏和处罚只会妨碍孩子的自由和精神。因为我们要教育孩子而非教训孩子!

六岁前孩子的认知尚未展成熟,孩子有时会不自觉的犯错,但老师也会做错事而不知觉。不幸的是,教师通常认为他们自己永远不会犯错,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好的典范。因此,身教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为孩子树立典范,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缺失,改善自己的缺失,并且每天不断的自省今天做了那些事、那些话,因为“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