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指出许多家长本来都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可惜最终都随波逐流,成为不断替孩子安排课外活动、极度紧张孩子学业的怪兽家长。作为九个月大宝宝的父母,笔者夫妻俩同样想孩子有个轻松自在的快乐童年,但同时亦曾经想像,待宝宝长大之后,能学会弹琴、绘画、踢足球,甚至是日语等等。

这些想法是因为希望孩子能“周身刀”,以便提升将来升学求职的竞争力吗?也许有些家长的目的确是如此,但当笔者扪心自问,细心聆听自己的心声与动机,答案却是否定的。学习弹琴、绘画、足球、日语……这些本来就是我与丈夫的梦想,年少时因为家庭环境或是只顾学业,未有机会实现,便希望有天能在孩子身上成就。这个或者亦是不少家长为孩子安排许多课外活动的真正原因。

要解开这个“心结”,当然不是继续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梦自己追,谁说长大了就不能再学弹琴、绘画、踢足球?当父母都勇于突破年龄、时间、别人眼光等等限制,将所想化为行动,孩子们看在眼内,对他们长成的影响,必定远远比课堂学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