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朋友的家长请注意,如果发现孩子好动活泼过了头,而且注意力不足,应带往医院就医,施以妥善的治疗,以免因为长期的小儿过动症,造成更大的影响。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被认为与大脑前额叶的发展较慢有关。(图/罗东博爱医院提供)
罗东博爱医院指出,7岁就读小一的小花,上课时经常无法专心,回家作业也写不完,还经常忘记带东西回家,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小儿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所幸经妥善治疗,病情已渐渐随着年纪的增长而稳定下来。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的注意力,会比同年纪孩子短暂,且有经常过动或冲动现象,很可能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前兆!博爱医院身心暨精神科主治医师吴俊汉表示,ADHD主要被认为与大脑前额叶的发展较慢有关,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过动或冲动。
吴俊汉指出,通常孩子必须在12岁以前含括多项症状、行为发生的场域至少超过两个以上,如在家中、学校与安亲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现皆一致,并且症状持续期间必须大于6个月以上,且确实对生活、学习造成干扰,才会在专业判断下被确诊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对于小儿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究竟要不要用药,家长通常有许多挣扎。(图/罗东博爱医院提供)
孩子在5~6岁之前,注意力与过动的情况不容易被辨别为正常或异常,通常要到5~6岁开始上学后,才有机会观察出来,因此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通常都要等到孩子上大班或小一阶段时才会确诊。许多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注意力缺乏的症状常常是在课堂上放空,不一定会动来动去坐不住,但因为不影响班级秩序,有可能被忽略。
大脑前额叶在于帮助培养规划事情的能力,随着大脑前额叶功能逐渐成熟,部分孩子在青春期的中后期(约18~20岁),注意力不足与过动的症状会缓解、稳定,甚至痊愈,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随着年龄增加,自我管理能力随之提升,逐渐为自己找到稳定心绪的方法。
对于小儿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究竟要不要用药?吴俊汉解释说,服用药物后,会让心绪稳定下来,建议家长可与医师详细讨论,对于用不用药的选择,可以着重在用药前后的影响对孩子是否有整体帮助,例如用药后,在学习效能、人际关系、情绪安顿与生活管理上有所成长,孩子的心理挫折可能因此有效减少,有助于对整体学习产生正面影响。
除了药物外,家长的态度也相当重要,接纳、同理与陪伴,通常能给孩子正向帮助,减少孩子的挫折感。并应避免让孩子经常接触3C产品,尤其是手机与平板,以避免加重孩子注意力不足或过动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