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麻油,多数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在冬天里来碗热腾腾的麻油鸡汤,进补温暖心脾。台湾人需求胡麻甚多,每年消耗超过三万公吨,然而其中九成以上是进口胡麻,有“果酱男孩”外号的林韡勋致力推广本土农产,他利用国产胡麻,料理出爽口沙拉,拓展胡麻风味的可能性。

几年前,林韡勋创立“甜玉轩”果酱品牌,经常走访台湾各地农村,透过研制果酱,延续在地水果的特色,甚至增添更多风味。对于胡麻,林韡勋跳脱麻油热补料理的常规,自行调制胡麻酱料,搭配冷盘豆腐鲜蔬,探索胡麻的另一种清新口感。

目前台湾生产胡麻的重镇是台南,主要集中在西港、善化、安定等地,种植面积近三千公顷,占全国八成,主力品种为油脂含量高、香气浓的台南1号。林韡勋认为,这些区域的胡麻种植已相对成熟,但还有更多新兴小农需要支持。他透过朋友介绍,发现了台南仁德是新兴胡麻产地,那里的农夫近几年开始尝试种植胡麻,胡麻田面积约160公顷。

胡麻用途广泛,以榨油为主,嘉南平原上座落着许多制油厂,西港区农会与善化区农会也与农民契作,自建麻油加工厂。西港区农会今年更取得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系统ISO22000及HACCP国际双验证标章;仁德的中生社区也翻修老宅,打造“麻油客栈”,设置小型榨油机提供小农少量榨油。

胡麻油因加工制程的不同,可分为黑麻油及胡麻清油。黑麻油为芝麻经高温压榨而成,味道及香气较浓,适宜补气补身;低温压榨的胡麻清油色泽金黄、散发坚果清香,适合拿来清炒及调制沙拉酱料。

制作胡麻酱看似简单,其实有许多小细节要注意,林韡勋说,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一定,酱油可先放食谱中预估量的一半,再慢慢增加尝试味道,另外酱料的黏稠度也可以再加水调节。

现在很多人重视健康,养生者常吃的水煮餐中,酱料的配制尤其重要;食材选择上以汆烫香菇、秋葵、小黄瓜、玉米笋搭配豆腐及蕃茄,就能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

胡麻除了产制胡麻油外,各农会也纷纷推出各式胡麻产品,如西港区农会的芝麻粉、芝麻酱、芝麻包、麻油达。今年善化区农会更推出芝麻拌面等产品,在外销上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每年秋末冬初亦是品尝胡麻滋味的好时机,每逢11、12月,台南胡麻的主要产区西港、善化、安定皆会举办胡麻季农业产业文化活动,可免费品尝多项胡麻料理,还有青年农民市集活动以及胡麻榨油体验,对胡麻油制作过程有兴趣的朋友赶快把握机会,一睹为快。

1.把芝麻粉、胡麻清油、水、砂糖、酱油、味醂用均质机或果汁机搅打成泥状。

2.烧沸水,汆烫香菇、秋葵、小黄瓜、玉米笋约三分钟去除生味,和豆腐、蕃茄一起切成丁状。

3.把所有食材摆盘,与胡麻酱充分混和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