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的体例布局上 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结构主线 但近二十年的七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重读历史语境时却主要突出题材、思潮、论争和现象 而不是以作家、作品为章节题目。这或者是因为价值观念系统混乱和文学史书写距离太近导致当代文学正典化的困难又或者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生产环境的主要创造物 首先是现象思潮而非作家作品。本文试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体制、80年代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作与冲突之互动关系 以及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写作者及当代文学评论者的学术背景变化等三个方面 来讨论当代文学史的这种重现象思潮轻作家文本的结构方式。

abstract = "在文学史的体例布局上 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结构主线 但近二十年的七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重读历史语境时却主要突出题材、思潮、论争和现象 而不是以作家、作品为章节题目。这或者是因为价值观念系统混乱和文学史书写距离太近导致当代文学正典化的困难又或者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生产环境的主要创造物 首先是现象思潮而非作家作品。本文试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体制、80年代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作与冲突之互动关系 以及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写作者及当代文学评论者的学术背景变化等三个方面 来讨论当代文学史的这种重现象思潮轻作家文本的结构方式。"

N2 - 在文学史的体例布局上 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结构主线 但近二十年的七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重读历史语境时却主要突出题材、思潮、论争和现象 而不是以作家、作品为章节题目。这或者是因为价值观念系统混乱和文学史书写距离太近导致当代文学正典化的困难又或者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生产环境的主要创造物 首先是现象思潮而非作家作品。本文试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体制、80年代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作与冲突之互动关系 以及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写作者及当代文学评论者的学术背景变化等三个方面 来讨论当代文学史的这种重现象思潮轻作家文本的结构方式。

AB - 在文学史的体例布局上 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结构主线 但近二十年的七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重读历史语境时却主要突出题材、思潮、论争和现象 而不是以作家、作品为章节题目。这或者是因为价值观念系统混乱和文学史书写距离太近导致当代文学正典化的困难又或者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生产环境的主要创造物 首先是现象思潮而非作家作品。本文试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体制、80年代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作与冲突之互动关系 以及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写作者及当代文学评论者的学术背景变化等三个方面 来讨论当代文学史的这种重现象思潮轻作家文本的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