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来听听啊,他都不会发出声音吗?个性太安静了,这样不行!”儿子1岁生日那天,和长辈视讯,听到这句话,我理智线差点没断。

当下忍住了,事后认真想,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不舒服?

小时候,我也曾被这样念过。逢年过节有些亲戚见面就要问“怎么都不太讲话?”“叫太小声了,要大声一点啊”,那时我总觉得,所谓互动关系,又不是有血缘就理所当然,如果我们就是不熟,为何要逼我跟你热络?

再者我始终不能理解,安静为什么是坏事?你又看不到我在家、在学校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可以怎么互动,而就算我个性就是内向,那又如何?

我看见,那份不解和不平,其实都还存在我的内部。

我问自己,如果小孩重播了我过去的痛点,生命是要我学会什么?

或许,下回我可以打破沉默,用平和坚定的语气告诉长辈:他只是不熟悉。再说,就算他个性比较内向,也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人的特质本来就都不同,没有人说一定要个性怎样才是好,学会好好发挥自己的特质才是最重要的事。

这么做,不是为了改变长辈的想法。只是为了让儿子、也让我内在的小孩知道,对于别人的标签、既定价值观的限制,我们可以选择不照单全收。

知道有这份选择,比什么都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