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木条制作的巴士座椅吗?60年代以前的巴士,设立头等及二等的位置,以收取不同的车资,中间以一度玻璃分隔开,各设有一售票员负责收取车资及控制前后车门的开关。

60年代以前的巴士,设立头等及二等的位置,以收取不同的车资。

头等座位设有软垫外,其他都是安装柚木条制的座椅,有时候被木虱光顾,坐一程车后两条大腿既红肿又痕痒,相信那种滋味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及至藤座椅的出现,的确是变得通爽,而且没有木椅那种硬梆梆的感觉,但座椅很容易被顽皮的乘客划上一道道割口。到70年代采用了青绿色的纤维座椅,继而在74年改用乳胶垫座椅,在视觉和舒适度方面大为改进。

70年代巴士采用了青绿色的纤维座椅。

时至今日,座椅设计不但讲究椅背高度和座位宽度,还精心计算椅背与座位的倾角,以符合人体力学。而巴士也增设关爱座及轮椅停放区,方便行动不便和有需要的人士。

“牌布”可说是另一项充满“人味”的巴士设施。牌布就是在巴士额头上,显示路线号码和目的地的“路线牌”,深灰色底上印着显眼的白色字。严格来说,是在白布上放上路线号码或目的地的铜字牌,再喷上油漆。

这些牌布一直服务至1993年才功成身退。每辆巴士的牌布分成两卷,一卷印有路线号码,另一卷印有两边总站目的地,司机在开车前搅动这两卷布至适合的路线及站名。

每辆巴士的牌布分成两卷,一卷印有路线号码,另一卷印有两边总站目的地。

以前巴士路线不多,一卷牌布已可载齐所有站名,但90年代以后,路线愈来愈复杂,牌布已难于应付需要,于是在1993年改用塑胶牌,至1997年更引入电子路线牌,司机仰头搅动牌布的情景已不能复见了。

2012年,号称“热狗”的无冷气巴士全线退役,引起巴士迷无限唏嘘。虽然大家都明白现在都市人讲求效率和舒适,巴士也需要与时并进,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求存。

80、90年代的“热狗”巴,已于2012年全线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