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2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人,可以认识世界、历史、社会暨亲友,就是无法好好认识自己。
早在2400年前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认识自己。这也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学习的功课,但由于人以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而忽略认识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承认“我不够了解自己”。都会对自己有一些看法或疑惑:“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拥有那些优点”、“别人对我的看法及给别人的感觉如何”等。当自己介绍时,经常以姓名、年龄、体型外貌、住所、职业、学历、性向等来代表自己,因为那是显而易见“外在自我”的特征,而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和理念等,则是连自己都不易窥见“内在自我”的内隐特征。因此, 自我是由“外在和内在”的自我组成。有些人会高估自己,他所看到的比别人眼中的自己更好, 这显示他对自我有扭曲或过度膨胀的现象;相反地,有些人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自我贬抑,这些状况均是“不够了解自我暨认识的客观”。
现今的台湾青年有个共同的问题:“大学毕业不知自己未来寻求的是什么,找工作随波逐流, 汲汲营营的想进入当红的行业”。前几年,数位、新媒体的话题火热,一堆人向往到网络公司上班,希望成为科技新贵;在金融海啸爆发前, 又一窝蜂的挤进银行捧金饭碗;而近几年大环境不好,报考公务员的人又屡攀新高。这些现象显示,大部分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性向和优势,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怎可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快乐又有成就感的工作!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首先要问自己想要什么?有多想?得到的几率?而不是该不该要的问题。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又高估或低估自己,反会让自己产生许多幻想和挫折,产生梦想破碎不知所措的煎熬。若你能掌握生命中真正想要暨能丢弃的什么,那你所追求的生命力将被激发出来。认识“自我”,最重要的是要对“我是…、我能…、我喜欢…、我要…、我重视…”等问题找到自己专有、独特的答案。换句话说,就是要认识“我”的个性、能力、喜好、需求、价值观等特质,重新定位内在自我。下列是协助你如何“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在团体中多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客观得了解自己的状态。方能帮助你看清楚‘真实的自己’。另外,运用客观的“心理测验”也是一种方法。
二、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若能心平气和地接纳真实的自己,同时也接纳别人,才可能与自己、和别人维持真正的和谐关系─不需要虚伪, 不需要压抑,也不必委曲求全。
三、乐于尝试、学习。有时我们对某些情事,既期待又怕受到伤害,而裹足不前、不敢做决定, 急于寻求别人的协助。其实,勇于冒险、尝试, 才会有新的发现与体认,并激发自我潜能,对自己的认识更深一层。
四、敞开心胸,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古人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接纳朋友的意见, 作为改进自己言行的参考。
五、欣赏与接纳自己。无论你的优点、缺点、性格特质等都是你最宝贵的资源,放轻松想想每个特质对自己的意义,欣赏、接纳它们的存在,并适时、适切、调整它们展现的程度,建立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厘清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需求与价值观,并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如此才能活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暨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