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区内物流中心,但团结香港基金发现本地物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加上基建投资落后,令本港物流业优势渐失。基金会倡议于新界4个策略位置建设物流枢纽。同时提出迁置葵青货柜码头。
顺道解决“棕地问题”
团结香港基金发表报告指,由于支援物流业的用地长期供不应求,迫使营运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租用新界空置农地进行物流作业,从而导致“棕地问题”的出现。 基金会认为,政府应适时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出路,并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提出五大政策建议,提供全面的基建及政策支持。
基金会首先提出于新界4个策略位置建设物流枢纽以及连接的交通基建。基金会认为,4个选址均于物流枢纽位置上具策略性,可加强香港物流业与大湾区和世界的联系,为空运物流、电子商贸、港口后勤等相关行业提供多达930公顷的产业用地,容纳近12.5万个职位。
选址包括: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该地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同时亦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落脚点,是连接大湾区与世界的双门户。
龙鼓滩和屯门西地区,即将通车的屯门赤腊角连接路与 机场相连,正在草拟的屯门西绕道亦可连接新界西北,是机场物流后勤地的理想选址。
新界西北地区,为港深西部公路的落脚点,亦可成为深港物流“西进西出”的集散地。
新界北地区,此区有即将开幕的莲塘香园围口岸,接驳深圳东部高速,为另一“东进东出”陆路物流枢纽。
基金会同时建议改革产业用地分配机制,确保物流枢纽土地能公平分配予中小企及棕地作业者,基金会建议政府重新考虑相关的土地分配机制,改变价高者得的一贯竞投做法。此外,基金会亦建议物流枢纽由一个专责的法定机构管理,以协助业界升级转型。
早前基金会已提出迁置葵青货柜码头,腾出市区核心地带的宝贵土地。今次基金会再次强调,本港的港口转运业务占比与日俱增,令堆场面积有限的问题更为棘手,葵青货柜码头周边后勤用地,超过四成未尽其用,5年前政府对部分用地的长远规划措施至今仍未落实。
目前葵青货柜码头连同周围的工业用地,再加上政府建议的青衣南填海区,合共占地近790公顷。这些土地坐落于市区核心地带,交通网络完善,适合用作住宅及其他用途,以满足经济发展及民生需求。
基金会建议政府定期进行经济策略检讨,并制定产业政策,以促进物流等策略 性产业的发展。港么亦应成立专注策略性产业发展的法定机构,升级香港海运港口局、香港物流发展局及香港贸易发展局,或将之整合为 专责策略性产业发展的法定机构,以协助物流及其他策略性产业的持续发展。
基金会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在网上记者会上说,根据基金的土地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将有390公顷棕地被收回用作住宅等用途,可供物流业使用的土地将会出现负增长。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就表示,新型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角力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的贸易和供应链格局。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政府应适时肩负责任,以社会及业界的整体利益为导向,及时采取行动,从而维护香港在世界贸易及物流版图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全国政协副主席,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表示,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他指中国的管治非常好,训练出了不起的人材,如果有人问他中国的前景怎样,他会说前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