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优化路网结构是缓解旧城改造工程因开发强度提高而导致的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难以疏解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开发为例,对项目实施前后的不同情况(“二环八射”、“三环十射”和枢纽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枢纽改造方案的实施,相对于“二环八射”的路网结构,各个节点的可达性平均提高了26.74%,网络效率提升了12%,全局整合度平均提高了99.85%. 研究表明,枢纽改造方案使节点可达性与网络效率显著提高,也使街区空间得到整合;但沙坪坝区域的路网结构与理想状况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交通网络效率仍然偏低。建议进一步从节点、网络和街区的连通等方面改善区域道路的网络性能,促进区域网络的优化。
用户1516398568:同行评价:文章研究借助复杂网络和空间句法等方法分别从网络节点、网络结构特征和空间连通性(即点、线、面)等三方面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并结合以地方综合交通枢纽实例,对项目实施前后的不同情况的交通网络性能分析和评价,证明其方法的有效性。 论文所采用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论证较为严谨,参考文献引用恰当。
用户1516398568: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开发为例,采用复杂网络定量评价方法对项目实施前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