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的气候模式不能较好地抓住年代际尺度的自然变率,导致模式普遍高估了近几十年全球增暖的速率,特别是不能再现21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滞缓现象,因此利用气候模式考察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对年代际变化的相对贡献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研究通过简化的假定,利用统计方法评估了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强迫对20世纪70和90年代末两次年代际变化的相对贡献。首先假定年代际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两个因子的线性贡献构成,两个因子分别用二氧化碳的辐射效应(RFCO2)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代表。RFCO2和PDO的综合效应可以解释两次年代际变化的绝大部分,不过二者的相对贡献大小在不同区域是不同的(如图所示)。在两次年代际变化中,RFCO2可以引起全球范围的正异常,其中中高纬地区和90年代末的变化幅度更大;而PDO引起的两次年代际变化的分布型是相反的。此外,对于70年代末的变化,RFCO2和PDO分别解释热带地区位势高度场变化的53.7-66.7%和33.3-46.3%;而中纬度地区的变化则以RFCO2的贡献为主。西太副高的变化中,RFCO2和PDO分别可以解释52.3-62.1%和37.9-47.7%。对于90年代末的年代际变化,PDO与RFCO2的作用大部分互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