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正纪念堂的转型,我们希望将核心定调在强化“人民的声音”,破除传统威权的意识形态, 而非去除古迹本身。

走进新的园区,一样可以在自由牌楼下,一眼看到中正纪念堂,不同以往的是许多的地形起伏、植栽在画面中出现,纪念堂不再是“唯一”。

走过自由广场后,发现刚远处看见的地形隆起,下方其实是一个个民众活动的空间,提供了大量的遮阴,是自由广场活动的延伸。

两侧隆起的中央有一道蜿蜒的浅水道,它的终端连接着中正纪念堂的“神道”,民众自由的在两侧穿梭,小孩在水道嬉戏,这条道路不再是只属于某些人。

中正纪念堂的前方,一道大桥遮盖了象征权威高度的阶梯。走到了桥上,如今我们都可以站 在这“自由的基础”,用一样的高度看向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