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成功申请到2020奥运主办权的那刻,社会弥漫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气氛。
大量的建设、工作机会,还有爆炸性的观光成长,让这个保守的经济体找到了新的成长动能,而其中跟外国旅客直接相关的产业:旅宿、交通等更是直接受益者。
根据日本观光局的统计资料,今年光是四月份就有快三百万人次的观光客入境日本,前十名清一色为亚洲国家。2017年外国游客贡献消费金额达到四兆四千多亿日圆。
当旅馆业还无法消化这些爆炸的旅客数量的时候,AIRBNB为首的短租平台趁势崛起。三年内光是在东京,AIRBNB房源数量就从5000多间成长到了30000多间,催生了Asiayo等台湾的新创公司瞄准说中文的旅客,分食这个庞大的市场。
围绕着这个病毒式成长的产业也诞生了许多周边行业,例如民宿专用Wifi、媒合房东与经营者的平台等等。
俗话说树大招风,在初期根本不会有人去理会这个来自加州的新创公司,但是当房源来到30000多间时,自然会有许多问题。
以下经验是我在东京留学时,课外之余经营数间房源的经验,以及参考财星杂志Leigh Gallagher访谈AIRBNB创办人所著一书“Airbnb创业生存法则”所统整AIRBNB在日本“被合法”的原因。
这一年来接待上千个来自30几个不同国家的旅客时,大部分的时候接待房客都是一个愉快的体验。有些房客甚至会留下来自他们家乡的土产,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拜访老朋友那般亲切。
AIRBNB原本像是专属千喜世代的产品,代表了追求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在全球形成一个社群。
与之相对的婴儿潮世代,对住宿追求的是“相同”,从欧美到亚洲,都能保证入住相同摆设的“商务套房”;但在AIRBNB上带有一点不确定性与惊喜,你可能会遇到房东的猫,也可能被邀请参加一顿道地的晚餐。
近来随着AIRBNB规模化,很多人抱怨AIRBNB没有以前那么酷了,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入侵”。
我曾接待过一组法国来的老夫妇,他们习惯到住宿的地方前先打个电话确认,也接待过中国的大妈,她一直搞不清这是什么东西,是她儿女帮她订的,只觉得住在她儿子东京的朋友家。
我也曾经遇到恶意破坏房间的旅客,先别说床组、墙壁被蜡笔画得到处都是,整个房间包含厨房的大大小小角落都是咖喱酱(结块),还有吃剩的零食,让人崩溃。
这类突发状况也是一般平台所要克服的其中一个难题,毕竟再怎么完美的评价系统也是防君子不能防小人。这种突发事件多了,自然就被政府盯上。
在纽约等大城市,空屋率只有3%左右。AIRBNB的高投报率排挤了原本的长租市场,原本就租不到房子的纽约人还得面临房租上涨的问题,于是当地居民与旅馆业者联合起来反对AIRBNB等短租市场变成为常态。
在旧金山、纽约、巴赛隆纳等大城市,对于AIRBNB的反弹更是剧烈,原本主打“共享”城市里多余的空间,AIRBNB却开始瞄准“商务旅客”,因为这是一个高频的刚性需求。
原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旅馆业,也必须开始积极的对抗这个捞过界的超级独角兽。
日本自古以来商界跟政界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再加上外国旅客深入住宅区后常常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可以预见的是“便宜的民宿”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未来访日的旅客的选择是有保障(收税)的民宿。
既加密货币合法后,日本政府在各方压力下,推出了“民宿新法”。看似又让AIRBNB等空间共享在日本也可以合法经营,实则为变相禁止了。
原本通过的民宿新法规定AIRBNB及其他短租媒合平台一年营业不得超过180天,但赋予地方政府增修条文的权利。
比如最夸张的新宿区,也是外国人最多的地方,增加了平日不能营业的条款,一周只能营业两天,一年100天。
6/15号就是新法上路的日期,若没有登记的房源在这之后就不能登上平台,原本三万多间各具特色的房源,到现在为止只有500间正式向政府登记。
朕不给的,你不能抢,强大如AIRBNB在日本是否也得开始转型为媒合“体验”的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