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项目情况、需求理解和解决思路三个方面回顾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为学校开发适合金融教学的智能投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主要资产配置模型、资金筛选评估与组合配置模型、组合投资风险管理与分析等功能,提高学生实践理解的金融知识。使用能力。
将网页版实验教学平台部署到学校信息中心,并提供完整的开发资料、平台介绍视频、教学指导视频、平台用户手册。
经过学校的两次需求大变化,项目延期竣工,验收通过。实际验收内容与最初约定的内容大相径庭。
在第二次大规模需求变更之前,人力和时间资源相对充足;变更后,由于时间关系,IT团队和产品经理周末加班。
由于学校负责人对实验本身并不了解,在开发期间,学校负责人会充分接受相关老师的建议,并且由于公司高层领导的关系,合同外的要求很难拒绝。
因此,产品经理对所有需求进行一一评估,对无意义或影响整体结构的需求进行沟通和拒绝,对于必须实现的需求,及时联系相关负责人修改计划并告知所有相关成员,以确保项目的正常开展。.
由于需求变化的影响,测试用例被修改了很多次。最后,由于时间问题,产品经理参加了测试协助。
签订合同时,项目负责人并没有具体说明公司需要在每个时间节点交付什么以及通过标准。后期虚拟仿真实验的意义,由于学校教师与高层领导接触,往往接受学校教师后期的各种要求,无法受合同约束。
学校负责人对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了解不多,对学校部署环境的要求也不清楚。因此,即使原型期间的审核通过,也不代表相关教师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由于对学校部署环境要求不熟悉,一开始学校负责人提出的部署要求与学校信息中心的要求不符;直到项目结束才通知信息中心,导致第二次大规模的需求变化。
公司项目负责人全程不参与对接沟通,将双方相关人员拉到一个小组讨论解决各种问题。于是,学校负责人及相关教师绕过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直接向IT团队负责人提出各种要求。部分原因是公司高层领导,IT组长默认执行需求开发,导致项目混乱。
根据初步计划,学校将提供课程教师协助设计和完善实验教学场景和流程。
项目启动后,学校未提供相关资源。公司设计了实验流程和内容,然后交付给学校进行评估。这个过程效率极低。协商无果后虚拟仿真实验的意义,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根据学校老师的建议,反复修改优化。
此外,学校没有提前明确项目所需的各种证书和资源,出现了很多突发情况。
根据功能结构,配合学校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即学校做顶层设计,设计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流程,提供相关资源,给出明确的需求方案;公司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
在本项目中,由于公司相关成员缺乏此类校企合作项目的经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导致需求出现延误和变化,影响了团队的积极性。
好在各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交付完成。
项目结束后,团队也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以后做其他校企项目会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