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生产的方式,并不是只有一条对的路、一个完美的方法、一个正确的步骤。

但在工业时代,管理科学化是必要的:记录做一件事的时间,然后改变做事方法,测试是否做得更快或更好。然后重复。

Frederick Taylor 说得对:“我们可以经由量测与系统化组装线来大幅增加工业化产能。”他提出的方法,成为了产线管理标准。

“使用你的左手、而非右手,来将这个东西拿起来”

管理科学化改变了世界,也无疑地大幅提升了生产力。

管理科学化的兴起,也使得工厂对“服从且称职的工人”的需求大增,工厂需要有技能的、有自制能力的员工。

因此,学校成为了未来员工“技能和自制力”的训练机构,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当然,学校教的其实不是“自制力”,而应该说是“外制力”:对外来指令的服从力即容忍力。

承上,从想要制造符合机构想望之员工的立场,这仅只是学校制式化的一小步。

“学校制式化”与“管理科学化”使用的手法如出一辙:测量每个人。一直测量。去理解哪些输入可以造成“账面上可见的输出”,如果输出不容易被检验,则忽略该项输入。

若说制式化的教育行不通,其实也不对。它确实是可行的,只是你测量什么,它就产出什么。学校考什么,老师和学生就做什么。

只是很不幸地,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与让我们快乐的事情),跟我们学校测量的、考试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