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环与将来的西九文化区遥遥相对,隔海互连,亦可用渡轮连接。上环的旅游业推广,一向都集中在药材海味,但这只是属于奇趣,不用者难直接体会个中何事,所以难成必去的文化景点,星期日Bazaar又不是天天举行,售卖的亦无甚特色,难成气候。其实上环成为批发中心,与昔日码头上落货有莫大关系,同时批发亦非单是药材海味,不过,其中一个较大的共通点,便是此处经营者以潮州人居多,这才是上环的真正特色,以前中环白领午膳想经济实惠些,都会到潮州巷,而打冷亦是现时香港较流行的食制之一。所以本计或建议上环发展成为潮州特色文化区,名为潮州巷。并以食作动力,吸引游客,顺道才看药材海味燕窝纸扎等传统行业,上环仍保留很多楼梯街及横街窄巷,配合一齐发展。现时皇后大道西仍有几家潮州食肆。但潮州除佳肴卤味打冷外,还有糖水饼食,这是经济的消费,不用动不动便花费买药材。这里用成行成市概念加固,平时糖水饼食,一般街头巷尾都有,见惯亦平常,但集中在一起便会显露特色。上环的横街窄巷,便可以发展成为手信街了。澳门以前满街卖手信的小贩已迁入铺位,香港不应再走回头路倒退至满街小贩,还以为是特色。这里从荷里活道连接古董街,向西可及至正街,外展可至干诺道西及至海边,靠与西九的连系拉阔活动空间。在西区公园外设置渡轮码头与西九互通,这样便会提高两景点的人流,不用像走到崛头路般原路折返,更方便安排行程。

这安排可以将现时上环的活动范围扩张了一倍,不用大量重建,改头换面,只要定案,生意人便会自动投资,顺理成章,可带动西营盘一带兴建廉价酒店区。码头海旁向中环方向延伸一带,有足够条件兴建包括三角码头历史及成行成市传统等的早期香港生活博物馆,也有足够条件再办大笪地,这时的大挞地便不像先前办的大挞地与世隔绝惨淡收场。从这里穿过中港码头及信德中心,便可与中环港外线码头互通,沿海连成一气。办潮州巷只要点题便可以,不需要像中环海傍般大动作重建。上环搞潮州巷突出潮州文化,七月盂阑胜会便可以成为重头戏,在西区公园举办。现时鬼节各区球场都有举办,使在旅游推介时无所适从,有了潮州巷,旅游推介便有个重心,还有很多包括有舞膍貅等潮州特色巡游都可以集中在这里推介。

中山纪念公园、上环码头往西九渡轮、大笪地、码头历史博物馆、糖水街、海味街、手信街、潮州巷、药材街、燕窝街、上环街市、港澳码头、港外线码头、天星码头、大会堂、嚒啰街、文武庙、中山文物径、SOHO、中央差馆、兰桂坊,实在可以整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