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哈尔滨一日杂品仓库发生火灾5名消防战士救火时牺牲。可是“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的通报585字消息领导占258字列出省委书记、省长、省委秘书长、省政府秘书长、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副市长等领导名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卫计委、省公安消防总队等政府部门。可救火牺牲的消防战士连个名字都没有。(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一旦有火灾等安全事故“领导重视”就如影随形这是官方消息饱受舆论诟病的根源。因为借灾难寻找存在感这样的行为大家不买账。尽管写消防战士的只有约30字但大家敬佩他们的行为惋惜他们的生命却对字数多好几倍的“领导重视”嗤之以鼻。
火灾发生之后领导不受待见因为他们是调查和追责的对象。可是官方稿件中罗列的“领导重视”却暗示他们才是救火的“指挥官”这不仅抢了消防战士的功劳也推卸掉了灾后应当背负的责任。因此每次发生火灾、车祸、地震等天灾人祸“领导高度重视”和“群众情绪稳定”就成了官方消息的标配前者是推卸责任窃取功劳后者是假装群众认同此说。
显而易见领导干部主导社会治理他们的“重视”应当在火灾发生之前应当在生命牺牲之前应当未雨绸缪而不是当事后诸葛亮。以此观之安全之后的“领导重视”的逻辑何其荒谬:火灾夺人性命说明领导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低下无力组织大家应对不测的风云。可是却不得不借助同样的治理能力弥补社会失序。救灾和重建的过程中专业不搭边的“领导重视”只会凸显权力对生命的冷漠并不能改善社会治理的水平。“领导”浪费公共资源“重视”拔高治理成本。
对领导干部来说治下出现了夺去生命财物的灾难第一反应得是道歉并请求家属和社会原谅继而为救援和重建提供必须的资源最后决定是否引咎辞职以谢天下。这涉及政治道德和人性底线但领导干部却被保护得好好的说明社会治理体系有供其藏身的漏洞。领导干部尤其是政府和部门的一把手对治下资源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在进行社会治理时听不到内部的不同意见也听不进社会大众的建议完全靠个人认识和好恶这样的治理必然效率低下并在美丽外表后面埋下种种隐患。而且领导干部在权力体系中处于有百利无一害的位置治理能力不够造成的风险由政府用公信力承担公共资源事倍功半换来的收益由个人收入囊中。连国际化都市上海都缺乏和其经济文化实力相匹配的治理体系以至于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何况其他地方。
很简单避免灾后出现“领导重视”、“情绪稳定”等冷漠的官话空话套话必须破除权力体系对领导干部的保护让他们对所有治理行为肩负责任才会把“重视”提前到安全事故之前。这样权力的代理人也会谨小慎微并听得进不同意见进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