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工作战略,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当人类共同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给全球带来的健康和安全威胁时,就会反思历史的教训,思考如何构建文化互信的新型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是构建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认同、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的桥梁,也是增强自信、凝聚力量和促进发展的力量源泉。民族体育以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大众的健康性、高度的社会关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性成为不同民族抒发情感、展示技艺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2019年9月7—9日,“2019首届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坛”成功举办,首开先河将体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生态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展开对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讨论。为延续活动取得的积极影响,中国民族学学会民族体育专业委员会、《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与山东体育学院将于2020年10月联合主办“第二届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论坛”,以期进一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发挥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体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诚邀大家踊跃投稿。
(注:如因疫情变化影响会议原定举办时间,届时将根据全国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地点: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山东省日照市山东路685号)
会议期间餐饮费、资料费由承办方负责,参会代表住宿费、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1)投稿论文字数在7000~10000字,请严格按照投稿格式要求(见附录)报送。
(2)投稿摘要字数在600~800字,格式参考论文摘要格式(见附录)。
会议将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并向作者发送参会邀请函。《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仅对大会录用论文开设投稿绿色通道,对来稿择优录用。
(1)题名。(2)作者名。(3)详细单位名(写至××系或××教研室)、省及城市名、邮政编码。(4)摘要(务必写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5)关键词3~5个。(6)在第1页末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题注、第1作者简介、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图须有图序号、图题、图例、量和单位。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与图题空1格,写在图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