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用图一来解释。
(1)马达结构简述:以内转子马达而言,马达外圈有所谓的定子,定子是将激励线圈绕在导磁材料上的绕线结构,当交流电流通过激励线圈以后,在定子上会形成如图一所示的磁北极(简称N极)或磁南即(简称S极)。
马达内圈则是会转动的转子,一般是以感应电流的方式或永久磁铁的方式来形成N极或S极。
(2)马达的转动:我们都知道,N极与S极都会产生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作用力,所以在下图图二的排列状态,两者会产生互相推斥的力量,而形成相对运动。如果其中一个是定子,一个是转子,则转子一定会转动。
由图二的说明,转子因互斥力而转动,产生转动惯量,当转动到图三的排列状态,两者间的交互力变成互相吸引的力量,此时转子会顺着转动惯量,沿着原来的转动方向继续转动。如此斥力、吸力一直周而复始地作用于彼此间,使得马达不停地转动。
(3)定子的结构:传统的定子是一个圆柱体,如图四。中间有很多开口槽,是用来缠绕“激励线圈”的“线槽”,“线”要穿过“线槽”,如果不用人工加上慢工出细活的方法,很难把线绕满。“线槽”的“占槽率”低,必须增加定子的体积,来补偿“占槽率”低导致的负面效应,如此,整个马达的体积就会很大,无法应用在某一些场合,所以为了要缩小马达体积,“占槽率”必须提升。
为了提升占槽率,可将定子矽钢片分割成 N 等份的“单体定子矽钢片”,然后将每一个“单体定子矽钢片”绕线绕满成“单体定子”,再将所有的“单体定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定子,如图五。如此,“绕线占槽率”便可大幅提升,使整个马达的体积缩小。(单独的“单体定子矽钢片”的外型,很容易就可以用自动化的方式把线绕满。)
(4)分割式定子组合精度:将“单体定子”组合成一个圆形,放进一个金属框中(马达的外框),要使得圆形定子内径“真圆度”与“圆柱度”的精度一次到位并不容易,一般的制造商大多在组合后,再用车床进行二次加工才能达到要求,但增加二次加工的工序,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所以,如何在不需要二次加工的情况下,便可达到很高的精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议题。当然,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必须克服,例如“零件精度”、“制程精度”等,有非常多的细小环节,都必须一一克服。
值得一提的是“中框热配”制程,在制作分隔式定子的过程中,需将外壳加热变大,然后将定子放进去,然后降温,借由外壳变小,让外壳与定子扣紧在一起。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这个过程必须是很细腻的,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假如发生扣得太紧、太松、温度梯度不对称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组合精度,产生不可逆的后遗症。整个制程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控制温度,这是书本上是绝对没有的知识。
为了要快速找到合理的制程参数,我们的工程师们借由多次理论的推导、模拟软件的检验、实体实验的验证,自己建立了一个演算模型,借由这个演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实验的次数,快速地得到组合过程中的每一个制程参数。要找出这些制程参数并不容易,因为参数间有交互作用,而且是非线性的动态参数,我们之所以能够找到这些参数,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这个演算模型,借由演算模型的建模,再搭配实验验证,才能得到精准的结果。
很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制造这种可分割定子马达的机械是我们工程师设计的,主要负责的工程师其实是学电机的,他的工作经验使他感觉到机械的重要性,也就跳入机械的行业,而且成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机械工程师。由于他当年在物理上面的知识,使得他能够具备建模能力。我们年轻工程师还是要把基础的学问学好,这样才可以很容易地转行,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国家要有这种观念,那就是自己的机械,自己开发。我们也应该知道如何使用马达,更要知道如何制作马达。很希望国人能够在马达的制作上一直进步,因为绝大多数的厂房里都在使用马达的,效率高的马达对整个国家的能源供应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