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知识管理”这些大堆头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对企业有帮助?知识管理又有哪些立即可行的应用法则?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汤玛斯‧史都华(Thomas A. Steward)的

听过“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知识管理”这些大堆头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对企业有帮助?知识管理又有哪些立即可行的应用法则?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汤玛斯‧史都华(Thomas A. Steward)的《智慧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里找到解答。史都华是《财星杂志》(Fortune)编辑委员,并且是《企管2.0》(Business 2.0)杂志的资深作者,这本《智慧资本》更被翻译成17国语言。

史都华将智慧资本定义为“包装好一整套有用的知识”,智慧唯有从随兴流动的脑力中,得出某种有用的秩序以后,才算的上是资产。

也就是说,必须具备像名录、数据库、议程表、制程说明书般浑然以体的外观;补捉到的必须是可以描述、可以分享、可以利用的样子。印在随意贴上的住址、通勤途中的脑力激荡、没接到电话的业务代表等等,都只是智慧材料,而非智慧资本。

除非能将智慧资本放在公司里具有策略意义的地方,以及经营可以着力的地方,否则根本谈不上是智慧资本的管理,智慧资本存在于人、结构与顾客中。

史都华将智慧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顾客资本。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源头,不论是实验室里的脑力激荡,还是业务代表记在小笔记本里的最新业绩超前量都一样。

可是聪明人未必做得都是聪明事,大学里集合了智慧高人一等的人力,但整体来说,大学算不上一个聪明的机构;而在麦当劳工作的人智商也许普通,但麦当劳算是非常聪明的组织,麦当劳可以跨越文化的藩篱,在世界各地提出相同水准的服务,因为他们将知识组件化、标准化。

而分享知识、传播知识,使知识发挥杠杆效应,就需要结构资本做依凭。像是资讯系统、实验室、有关竞争和市场的情报等等,才能将个人累积的知识转为团体的财产。

顾客资本,指的是一个组织和他们来往之间的人的关系。也就是“经销权的深度(渗透力)、广度(涵盖面)与黏度(忠诚度)”,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和顾客一直做生意的可能性”。 在书中第九章的结尾,史都华提出了管理智慧资本的10大原则,做为企业管理人力、结构与顾客资本的参考。好比“企业不是人力与顾客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是企业和员工所共有,而顾客资本是企业和供应商、顾客所共有。唯有承认这些所有权是共享的,企业才能管理这些资产,并且从中获利”等知识企业的经营原则,等待读者细细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