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初唐著名道士成玄英的《道德经义疏》有超过1/3的章节引用《庄子》且涵盖了《庄子》33篇的大部分篇章. 成玄英"引《庄》解《老》"不仅有形式上的考量而且亦有义理上的发挥.他一方面运用《庄子》论证"道"的深远性和普遍性并将"道"下降到个体层面从而使"道"与芸芸众生更有亲和性进而论证圣人与众生的归根返本;另一方面《道德经义疏》虽然援引《齐物论》达11次之多但似乎主要是在形式上沟通《老子》与《庄子》而《义疏》对"坐忘"意象的使用则对成玄英援引佛理构成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