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整整的影响了我们两年之久,改变了我们生活、也改变了教育;两年之前,谁会想到教师上课时除了台下的孩子,还需要跟摄影机互动?谁会想到学生使用电脑或通讯平台缴交作业?谁会想到可以利用串流媒体结合课程进行多元教学与评量?

虽然第一次停课不停学令人有些措手不及,但同时也让我思考课程的更多可能性,于是我尝试了以主题式进行教学设计,用本校六年级的自然课进行,当时只是一个发想,与平日常一同分享的教学大小事的同仁聊过之后,她非常有兴趣也愿意一起进行协同教学,甚至广邀新北淡水的国小二年级小朋友一同上课,对于课程的设计也是一大挑战,年级的跨度大、领域的跨度也大,在经过层层讨论后,我们选定了大部分人都会有兴趣的西点烹饪作为主轴,透过当时受学生欢迎的社群网络上正流行的“烤牛奶”制作过程,结合七大领域,设计各面向的问题。

二、下列这段叙述何者的形容词使用最恰当?(语文领域)

4.成品只是透过萤幕,都令人感到“味同嚼蜡”

五、影片中比例约够4人吃,材料“牛奶”使用量为400毫升。若疫情结束本班8人含家长、本班授课教师共32人想办个毕业派对,请问要准备多少毫升的牛奶才够?(数学领域)

抖音、YOUTUBE等都是学生常常浏览的影音平台,学生对数位的操作也不陌生,这个课程也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发现课本内的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强烈关联,甚至他们喜欢的影片也与课本知识息息相关,进而落实12年国教中的核心素养。

本次的课程学生有热烈的回响,课后他们也能主动与老师提问互动,明显感觉到学习动机增强;时至今日疫情渐趋缓,但本次的的课程对于我与协同教师、参与的学生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也从中激起了对于设计多元课程的热情,期待往后能产出更多结合生活且生动有趣的课程。

↑透过LINE班级群组随时掌握最新课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