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将于8月在全国各展区举办,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美术界的盛事,是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奖“中国美术奖”创作奖将揭晓。

  今天起到7月18日,199件入选全国美展“上海选拔展”的作品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亮相。

  数十年来,全国美展反映了新中国各个阶段美术事业发展的成就,第13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美术工作者展示才华的最高平台,本届展览不仅是一场大规模艺术盛事,更将起到见证美术发展、记录时代变革的重要作用。

  本届全国美展上海选拔展历经半年筹备,先后开展了创作动员会、创作草图观摩会、迎接中国美协专家赴上海观摩指导、组织艺术家赴长三角地区创作采风等工作。自展览征稿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在沪居住和工作的美术工作者的中国画、油画应征稿件600余件(每人限一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经过电子稿件初评、原作复评,共遴选出177件入选作品,其中中国画作品90件、油画作品87件。本次选拔展展出作品除评选出的入选作品之外,第八、九届上海美术大展中的中国画、油画获奖作品,及部分评委的中国画、油画作品也将与大家见面。

  根据第13届全国美展组委会的安排,中国画、油画作品由各省、直辖市美协按中国美协配额选送,其它画种作品由中国美协向广大美术工作者公开征集。本次上海选拔展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将与第八、九届上海美术大展中的中国画、油画获奖作品,及部分评委的中国画、油画作品,一并送全国美展参评。

  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题材丰富、语言多样,充分体现了上海美术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导向下积极创作的丰硕成果,是上海近年来美术创作整体实力和状态的一次重要检阅。

  据悉,除了国画、油画由各省市美协按照中国美协的要求选送推荐作品外,版画、水彩画、漫画、电子数码、装置等其他画钟的创作者,可以直接向中国美协投稿。

  专家评委指出,一些绘画的新技法、新材料,以及创作观念的拓展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殷雄《上海往事之二——逃亡上海》是大型历史画的变体,表现了上海庇护犹太难民的光荣历史,写实处尽精微,松弛处大面积留白,具有较强的书写性,探求写实绘画的另一种可能性。

  比80后年轻画家的表现可圈可点,陈迪的油画《望志路106号》,艺术再现上海一大会址的无人静景,红色的地板渲染出党的诞生地凝重肃穆的氛围,以空写实,让观众们联想到中国***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丁阳的国画《路在脚下》用工笔来绘画现实类题材,可以看出作者对时代和生活有细腻的感受,成功捕捉到了传统品牌创新这个社会发展的关注点,以鞋喻路,不断前行。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丁设表示,艺术家在创作题材和手法上努力创新,也欣喜看到近些年来上海中青年画家的崛起,美术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成果,呈现了很好的品质上升趋势。专家们也指出,一些作品有纯熟的技法,但情感上不是有感而发。情感的触角并没有触摸到生活,片面追求的大尺幅和视觉冲击,这不会给作品增加生活厚度。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表示,面对当前上海美术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立足上海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要努力跟上时代变革步伐,不断更新审美理念,拓展思维空间,使上海的美术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格局。上海美协将不遗余力地为大家提供展示平台,期待更多艺术家为城市和时代留下佳作,也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展览展期将持续至2019年7月18日,开放时间是10:00-19:00。(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这是一幅两人合作的人物。画面呈现金字塔式的构图,众星拱月般地突出英雄人物,可谓注力颇深。作为写意人物画,既有传统笔墨的传承,又有现代造型的融入,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刻画意味深长。

  都市建筑题材一直是中国画的难题,传统中国画虽然有界画,但是过于刻画,难以适用于现代建筑。作者用粗放线条来写意地描绘,使得整个建筑在给人逼仄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意味和形式美感,让观众对都市森林有了另外一个角度的感受。

  殷雄(油画家,上海美协副主席)

  对于日常微小的、同时也是行将逝去的旧式邻里关系的审视,是这件作品非常打动人的地方。构图中对面和点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这件主题明确的写实作品,表现了一群工人在工地上劳作之余小憩的场景,这件作品的特点在于色彩浓郁、造型准确、坚实,并有效地和背景中的钢架结构融合,彰显出硬朗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