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作为新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提高新能源电源的系统友好度、打破电力生产与消费同步的传统模式、改善负荷需求特性、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储能更好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离不开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胡明。

问:目前储能技术手段主要有哪些类型?云顶网站他们是如何发展的?

答:目前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能源蓄能。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的储能技术,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到2022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约4579万千瓦,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超过6200万千瓦;到2030年,总生产规模将达到1.2亿千瓦左右。

新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种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的技术路线。新储能受资源约束少、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可与电力系统的源、网、负荷要素紧密结合,有利于平衡新能源供电的功、电关系,提高系统友好性,增强电网灵活性,提高负荷灵活性,与源上抽水蓄能形成不同的功能互补性。电网和负荷方,共同为新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持。到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储能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