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主要是由脑下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控制。生长激素一般在晚上熟睡时分泌,所以睡眠质素好、均衡饮食、营养足够和适量运动,都有助刺激身体长高。出生至一岁的婴儿,一年内增高可逾20厘米,之后增幅逐步递减。一般来说,儿童在四岁后每年长高约五厘米, 直至青春期才会有突发性增高。因此每年为孩子的身高体重做记录非常重要,家长只要了解到孩子是按着生长曲线图增高,便毋须过虑,若是发现孩子的生长速度突然下降,便要尽早找医生检查。

孩子长得矮小主要是受内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般可以分类为非病理性或病理性因素。

非病理性因素包括遗传,父母的体型和个人的性成熟迟或早等,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其他非病理因素包括发育迟缓及不明原因的矮小症。一般毋须治疗,即使治疗,效用亦不大。

而病理性因素包括出生时体重少于胎龄的婴儿、营养不良、患有长期疾病如慢性肾衰竭、患有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及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不足或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如果有上述的因素,孩子身型有可能会比同龄的小朋友矮小,应及早找医生诊治。

若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症、慢性肾衰竭、普拉德威利综合症及SHOX基因缺失症,此五类病人现时可在政府资助下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接受治疗的孩子需持续数年每天注射生长激素。家长也需要留意有否出现不良副作用,包括水肿、 高血糖,严重的甚至会有糖尿、亦有可能出现良性颅内高压症导致的头痛和呕吐等症状。这些副作用一般于停药后便会消除。不过,也有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股骨头骨骺滑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刊载于《东方日报》,2020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