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蔓园归来已经有一周了。想说的太多,反而无从下笔,承诺亚曼要完成一篇心得,仅作此文。
其实此次台湾之旅让我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就是在野蔓园换工的体验。农场主亚曼以“朴门(permaculture)”的理念努力实践永续自然的理想有机生活方式。说起“朴门”,我觉得其实它有点像道家的“无为之治”,不施农药和化肥,尽量交给大自然。
草莓开花了,我的工作就是帮它们除草。弯著腰拔了一会,一阵清风拂来,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电影《霍元甲》里面的一个场景:心灰意冷的的霍元甲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与当地人一起耕作。起初,手法生疏的他,拼命埋头努力,加快速度,想要赶上其他人。而后来的他,与农人们一起,从容耕作,一阵清风徐来,所有人直起身体,享受这一份清凉。那一种的表情,从此一直留在我心里。现在想起来,真的非常佩服导演,这样的一个细节,比任何语言描述来得精妙,它象征着一种内在的蜕变,一种智慧沉淀后的淡然。想到这里,我笑了笑,也直起身,感受自然地给予。
要移植番茄时,亚曼叮嘱我们一定要对番茄讲话:“来,换个环境,你要坚强哦,加油!”我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照做。亚曼看出我们的疑惑,就介绍了两本书给我们《植物的秘密生命》和《苹果爷爷的故事》。原来,每棵植物其实都存在情感,有沟通的能力,很多实验证明过这一点。我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是:意念是特别重要的,做好任何事,靠的是用心。
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力,是我学到的另一课。亚曼从花市归来,我们要将很多物品归位。我总是问:“亚曼,这个要放哪里?亚曼,那个要放哪里?”他都耐心回答。但休息空挡,他问我:“Kelly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会请什么样的员工?"我想了想,说:“勤劳能干的吧。为什么这样问?”他说:“之前我经商时,希望见到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员工。其实,你来这里已经好几天了,还不熟悉周围物品摆放的位置。你需要多思考,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而不是一直向他人寻求答案。”我立马不好意思起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即使最简单的任务,也有更好的完成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一同换工的,有两位马来西亚女生,两位台湾人,一男一女,还有一位新加坡女生。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他们每一个人身上,我都学到很多。一直喜欢余秋雨老师的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在野蔓园,我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了。
樱花木,金枣,台式豆腐乳,四川泡菜,青木瓜,凤梨酵素,全麦面包,洛神果酱,香椿茶,玫瑰盐,阳明山,温泉,大黄,小黄,迷迭香,海芋,不同种类的薰衣草......这些永远会成为我记忆中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