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生活停顿的瞬间,或者,当困顿迎面而来,从心底深处,总会如香缭绕起一种“疲惫”的感觉。

身体的疲惫,心里的疲惫。

同事帮我做了一份丰富生命检核表,其中在生命能量及活力的部分,稍嫌不足。

透过同事与我的分享,我自己也借此机会有了一番新的体悟及触动。

这几年固然因为带小孩而忽略了身体的照顾。但我知道,在心灵的成长上,自己是不断努力向前的。只是,最近我突然有了不同的疑惑,好奇自己为何要如此努力,努力于自我的觉察、省思及成长。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专业所需,但另一方面,这么强大的驱动力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当她提到我内在的热情似乎并未全然散发,也提醒我察看自己活力的流失处时,我感受到那股跟随我许久的疲惫感。

当我感受到身体及心灵的疲惫时,悲伤的情绪也随之升起。

事后我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思想,我想到自己的父亲。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因为患有躁郁症而进出疗养院多年。青春时代,家庭的伤害一直到我进了大学,透过信仰,透过专业的学习,才开始疗育的旅程。

我突然有一种体会,是否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告诉自己:“不能忧郁”。“不能让负面的感觉停留太久”、“总要找到出路”、“人是可以改变的”、“你可以活得更好”,这些固然都没有错,但正如大学时代老师上课所说:在亲子关系的影响中,一种是学习复制父母的特质,一种则是学习相反的特质,但两者其实都仍在父母的影响之下。

就如同父亲的忧郁对我造成的影响,我想当年的那个孩子,也许因为害怕、因为痛苦,于是决定,自己绝不能像父亲那样,忧郁。虽然我确实不再忧郁,但同时,也因为我耗费太多力气想要避免自己的担忧害怕,反而失去了真实的感受,反而让许多的情绪在心底累积,反而无法尽情地抒发释怀。

写出了这些,我知道,自己已经有更深的看见及明白,也释放了一些过往负面的能量。

我想,自然、自在,当事情来临,当感受浮现,就是自然地去经历、自在地体会。越是抗拒,越是否认,越是害怕,越是担忧,反而会让自己花费太多不必要的力气,挣扎、冲突、拉扯,甚至困住、束缚,而无法展现生命的活力。

我想,尽情地流泪,尽兴地欢笑,也许再好好地将过往那些埋藏已久的,开箱,数算,在阳光下蕴染祝福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