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弟课程的主调是‘容易’,这只是一个开始。不能得到更大的成果,往往是由于我们遇难而退,退惯了,连退了也没察觉,还抱怨上天为何不给自己更多机会!

遇难而退,不是知难而退,‘知’是察觉了,明白了,知道了那个‘难’真的非自己所能,然后有意识地决定保留实力,另取他途。‘退’是小弟最常用的策略,无需为者、不能为者,不可为者,退之可也,绝不纠缠。

当然论语有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听人提到这句,小弟总是觉得,内里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的偏执逞强。

但孔子不是这样的,而这句话也不是孔子自己说的,只是旁人对孔子的描述。孔子一生,示范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这个漫长示范,却是‘可为之’的事啊!

以孔子的智慧,又怎会不懂得去区分‘可为’与‘不可为’,否则就没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说了;只是太多人不管可为,或不可为,早就决定不为,人又怎能修身、齐家、治国呢?

2014年,小弟的主调,将由‘容易’,演进为‘使其容易’;先知其难,再使其容易,如此,我们便更能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进化为‘知其可为而为之’了。

先知其难,关键在于能否超越自己的惯常,在惯常以外看到‘难’在何方,而这亦是辅引学的核心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