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成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敬礼”“礼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为了表示敬意(有时是为表示隆重),需要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特殊规定,为大家共同遵守,于是有了“婚礼”“丧礼”“开工典礼”等。

礼字是会意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即穿了合适的鞋子脚走路才会舒服。

古辞书《说文解字》的解释:“礼”字的本义:“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是中华文化思想观念具体化制度化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社会的“礼”通俗的讲就是古代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个人层面的行为规范总称。在不同层面它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国家层面它是典章制度,在社会层面它是风俗习惯,在个人层面它是文化修养。“礼”在中国古代社会虽没有成为法律制度,但其地位却高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