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其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品种特性,二是繁殖性能。对于品种特性来说,奶牛品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遗传基础,遗传基础的改善和提高,又必须依赖于其遗传与改良理论和技术的进步。而繁殖性能的提高与否,是决定一个优良奶牛品种能否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其繁殖性能,而一些繁殖疾病常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本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几种常见繁殖疾病的治疗做如下阐述。

  主要原因是母牛卵巢机能不全及减退,按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对卵泡发育至二期停止发育的牛,第1天肌注卵泡素(FSH)100单位,过1天,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单位或在配种的同时,肌肉注射LHRH-A3(促排3号)20~40μg。

  对卵泡发育至三期停止的牛,肌注1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5000单位或促黄体素(LH)200~300单位。

  卵巢机能静止在奶牛不孕症中的发病率最高,是导致奶牛不育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营养缺乏、哺乳或泌乳过度、母牛身体乏弱;气候变化或异地环境不适应:子宫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

  发情周期延长或长期不发情;发情表现不明显或有外表征象但不排卵;直肠检查时,卵巢性状和质地没有明显变化,摸不到卵泡和黄体,有时一侧卵巢上有很小的黄体迹象;卵巢萎缩时,质地硬实、体积缩小、表面光滑;子宫收缩反映差。

  以消除病因为原则。如果属于营养性的,要保证全价营养;如果是管理性的,则要改善卫生条件,让母牛坚持适当运动。药物治疗一般采取如下治疗程序。第1天肌注促卵泡素(FSH):第2天肌注促排卵素3号(LHRH-A3)200mg;第3天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500~5000单位,同时肌注黄体酮20~50mg。

  怀孕黄体或周期黄体超过正常时间而不消失,抑制卵泡发育使发情循环停止,引起不育。

  运动不足、饲料单纯。继发于各种子宫疾病,如子宫积脓、子宫积水、子宫内有死胎等。此外产量高的奶牛多发。

  发情周期停止,不发情,直肠检查可发现在卵巢的表面有或大或小的黄体,突出于表面。

  应用氯前列烯醇是治疗奶牛持久黄体的首选药物,肌注0.2~0.4mg,用药后2~3d开始出现发情。

  1.4.1.1 病因机体内分泌紊乱:卵泡发育过程中气候突变;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1.4.1.2 症状有两种类型,一是频繁或持续发情;二是长期不发情:直肠检查时,卵巢上有一个或多个紧张而有波动的囊泡。

  1.4.1.3 治疗静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单位,同时配合肌注黄体酮,每天100mg,连用5d。

  1.4.2.1 病因卵泡颗粒膜病变,酶系遭到破坏,在促黄体素的作用下,颗粒膜黄体化,不能将孕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1.4.2.2 症状主要症状为母牛长期没有发情表现,直肠检查囊肿壁厚,稍有波动。

  1.4.2.3 治疗首选药物是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如国产的15-甲基PGF2α或国外产品ICI80996、ICI81008等均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以子宫注入。

  羊感冒有三种类型,先判断,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