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生活”居家断舍离讲座中,收纳师与我们分享,座居家堆积的杂物,许多都和“时间”有关。

你喜欢住饭店吗?很多人喜欢住饭店的感觉,房间里没有多余的杂物,陈设一目了然。当然,每天有人帮你把混乱恢复原状,是保持清爽最大的原因。饭店的功能无法和家比,但我们或许能从一个简洁的空间中体会,物品多寡与内在感受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减法生活”六场居家断舍离讲座已迈入尾声。参加讲座的民众不只学习收纳技巧,也开始思考自己和物品的“主从关系”。从收纳师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周遭累积的物品往往都和“时间”有关:有些人是“过去组”,丢不掉的杂物大部分是在某个时期喜欢而买下的东西,即便不再合用,或根本用不到,它们象征自己的过去而难以割舍。有民众在家中墙角堆了好几大箱的杂物,影响家里的动线,箱子里是已出嫁女儿小学到高中用的文具。有人则是困在过往的回忆里,租屋空间的一半用来堆放前女友的衣服及化妆品。

有些人则是“未来组”,对未来过度担忧,比如为刚出生的小孩囤积1到8岁的玩具和教材,让家里寸步难行。更常见的是重复购买、囤积物品,以为“有一天会用到”,然而,我们心里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不论是过去或是未来,当下被杂物困住的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减法生活不会让享受变少,反而会让生活品质变得更好。从一个物件开始就可以慢慢转化人生,它可以是几张张许久未听的 CD,一件超过1年未穿的衣服,或是书架深处的工具书。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你会发现挥别过去和未来的自己,随着物品的断舍离,感到愈来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