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海城市西四镇后剪村村主任胡荣哲正在村里的食用菌基地里查看蘑菇长势。菇农们有的在棚内倒垛,有的在查看菌丝生长情况,还有的在互相探讨技术。见到胡荣哲,大家都会唠上几句,话里话外都期盼今年是个好年景。
西四镇地处大辽河左岸,素有鱼米乡村的美誉。依靠丰沛的水资源,当地农民的水田种植和水产养殖形成规模,农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2004年,胡荣哲带着村民四处考察项目,学习技术,为村里引回了新产业——反季食用菌种植。当年,后剪村6户农民成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每家拿出15万元本金,踏上了反季香菇的种植之路。原本,大家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收回所有投入,然而出乎意料,他们不仅在当年收回了所有投入,每家还有7万余元的盈余。
土地多生金,农民喜在心。食用菌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多是农闲时节忙碌,最重要的是效益可观。就这样,后剪村100余户农民陆续加入了食用菌种植行列。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和种植规模的增加,农民们总结出一套适应本地气候的种植技术,特别是菌棚杂菌的控制技术,让很多专家都竖起拇指称赞。
作为后剪村的当家人,胡荣哲带着村民发展了新产业,并逐步形成了菌棒生产、食用菌种植、储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这一举措,不仅为后剪村的村民谋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道路,还为全镇食用菌产业的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西四镇政府极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当地又一品牌优势,出台多种扶持政策,鼓励各家合作社注册商标,申请绿色标识认证,同时提请官方机构对西四本地食用菌营养成分检测,形成检测报告。
与此同时,当地还与省内多家科研单位进行对接,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及菌种,提升当地食用菌产品质量和价格。此外,西四镇还争取金融、保险、设施农业等政策支持,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
后剪村、新后村、八家子村……西四镇越来越多的村加入了食用菌产业行业,逐步形成了13个食用菌合作社,拥有香菇大棚600余栋。目前,全镇香菇年产值1.9亿元,纯收入8100万元。
全媒体首席记者 徐天宇 记者手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鞍山西部沿河地区就是傍水而生,随处可见的是水田、鱼塘或是人们口中的水泡子。然而,这里却有着另一番景象。朴实的农民们一直都在追寻幸福生活,他们一直在探索传统农业之外的高效农业。在从事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种植传统蔬菜,到如今的反季香菇,农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言谈举止间,农民们满面笑容,他们正走在幸福生活的奋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