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合唱传奇:波罗的海三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合唱音乐巡礼。

当代合唱传奇:波罗的海三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合唱音乐巡礼。 来自波罗的海的声音,有时间转动的回音,古老而遥远,在大海的尽头,是琥珀的故乡,也是苍穹开始之处,音乐梦想的起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由于地处中欧与北欧之间,东邻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四通八达、左右逢源,不但在战略、商业、贸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彩丰富的文化资产更是璀璨亮丽,就连当年华格纳的歌剧创新理念,都曾在此“借道而行”。 这里有一群爱唱歌的人们,合唱是他们的生命,歌声就是人民的力量。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歌唱革命”(Singing Revolution),一个非暴力的独立抗争运动,他们以歌声及微笑完成了这个历史奇迹,只为了讨回那“被出卖的五十年”,这一条由人链组成,绵延了六百多公里、穿越三个国家的“波罗的海之路”(Baltic Way),带领他们走向民主独立的康庄大道。 ※本节目由文化局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补助制播

“表现主义”画派的理念,更是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音乐发展,德奥地区的音乐家们开始以“表现自我”为创作中心。

当魏本的“十二音列”对上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魏本虽为前卫音乐之父,但他对于巴赫的音乐钻研甚深。与巴吓一样,使用单一素材将音乐复杂化,具统整性,具前瞻性。

亲和性现代主义,指的是现代主义之后新局面,现代主义通常指1945至70年间,以非调性音乐及序列主义为主,但人们似乎还想要再次寻求突破,或是以厌倦了太重理性思考的音乐,于是又纷纷回归于调性音乐爱沙尼亚作曲家佩尔特(Arvo Part b.1935)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