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前要入戏,入戏前要先观摩啊!

学习演奏一段时间后,如何表现音乐性是一门需要练习的课程,音乐性其实没有一定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乐曲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呈现,个人风格这件事就很主观了,家喆也是遇过各式各样风格的学生,例如总是看天演奏,其实也没有不行,但还是希望这个风格能对这首曲子有帮助比较省力啊!

在学习演奏的同时,学习欣赏音乐是必须的。

有的人会说:“我平常就有听音乐的习惯呀。”

没错,但有意识的“听”,才能真正在练习演奏时相辅相成。

就家喆的观察,有不少学生平时在听喜欢的音乐时,倘若是流行歌,多会把关注点放在歌词上,若是听器乐曲,则能比较专注在音乐上,但多为气氛的欣赏,真正仔细去聆听细节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在课堂上,因为对乐谱不熟、对指法不熟、手型或运气的掌握还不熟练等等原因,耳朵没有在听自己演奏的音乐是很常发生的事。

“蛤,听个音乐放松一下还要这么累喔。”

其实也没那么难,学习如何欣赏音乐,更多是要了解些许乐曲的文化背景,将其带入情境,也就是先看了解一下大纲就能更入戏一点,若能够再加上对音乐动机的了解,那听起音乐来会更加有意义。

简单来说,也许你听不懂西班牙文,但你依然可能喜欢上西班牙音乐,若此时你能开始学习西班牙文,那边能更明白曲子在表达什么啰。

理解音乐背景、历史文化,从作曲者的生平理解作曲家的个性,由此去感受音乐的呈现,便能提升演奏能力的层次,所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乐曲介绍是必须的,甚至有学生会爱上整堂的音乐欣赏来掩盖没有时间练琴的状况以为我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