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趋缓,加上全球化浪潮,异地任职的趋势不会改变。到远离总部的地方任职,可因而获得财务利益,并强化解决问题和领导的能力,也能建立人脉网络,促进职涯发展。但这样做,也有各种限制和代价,应先想清楚利弊得失。

比尔.魏斯曼(Bill Wiseman)面对一个难题。他在麦肯锡顾问公司(McKinsey)西雅图部门工作了两年,妻子却在日本冲绳找到工作,因此他必须决定是要继续留在美国当顾问,还是接受担任韩国分公司的专案经理。魏斯曼很想获得升迁,并离妻子近一点,但他不太了解韩国文化和语言,也担心到亚洲工作会损害职涯发展。

许多专业人士都知道这种选择何等困难,因为他们也曾面对同样的情况。虽然最近几个月来的新冠疫情危机,使旅行为之停顿,但对于想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体系出人头地的企业主管和知识工作者来说,这种能在异地工作的地域流动性(geographic mobility)是非常重要的,对多国籍公司的人员更是如此,而且,这种趋势不可能改变。但是,如果机会出现在遥远异地,你怎么知道这种机会是否适合你?到新的地方或国家工作一阵子,可能加强你解决问题的技能,让你成为知识中介者,也可能获得财务报酬。然而,这也有坏处。要如何获得所有这些好处,同时减少当中的限制和代价?

哈佛商学院企管讲座副教授。他在加入哈佛之前担任华顿商学院(Wharton)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题是工作的未来,尤其是不断变化的工作地理位置。他特别重视研究工作者地理流动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地理无流动性的原因,以及“随处工作”和“全远距”等远距工作实务对生产力的影响。他最近为《哈佛商业评论》撰写的文章是〈随处都是我的办公室〉(Our Work-from-anywher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