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与教育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声音,却都应该有同等的重视,不分年龄。

当上课老师也仅是底下坐位的一员,平起平坐,不在台上宣道,提供意见却不发号施令,一个彼此平等尊重的社会才有产生的机会。

我们总是畏惧变化、担忧未知,但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本就是各种未知的集合,我们却不愿接受这点而渴望安定,唯有当我们打破化学键去找寻其他元素,才能改变自己的能量。不想将自己限制在4坪的办公空间里,一直是每个上路人的心声,在印度的《梵书》中,“湿婆”常常被世界上的旅人们所爱,因为它象征的“毁灭”与“重生”双重意义,常带给我们对未来选择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从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毫无希望时,我们也就认为自己只剩两条路可以走,自我了断或是背起行李往世界的尽头走去。

若观光只为了中上阶层服务,还会有背包客想来台湾吗?

一个城市应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灵魂,不应该是台财团吸金的印钞机,而该让每个旅人在此留下他们生命的记忆,也成为这座城市本身的共同记忆,让这座岛屿成为他们成长过程累积的厚度。未来当世界各地的旅人们成了孩子们躺在怀里的祖父、祖母时,他们会提到:“孩子,二十年后你也可以跟以前的我一样,去台湾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