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国教明年上路,师资也扮演重要角色。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表示,台湾习惯把老师当工程师培养,“只要修完课、考过考试就可以执教鞭”,担忧这样“工厂齐一化”的师资培育系统无法培养有特色的老师,也无法因应12年国教“学生适性扬才”的理念。

由多位大学教授、高中老师组成的教改总体检论坛(重建教育连线),昨天举行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并举行“评估12年国教面临的挑战”论坛。

张国恩在会上表示,12年国教不是延长学生上课时间,而是多加3年的国民素养,让老师授课、学生学习都朝多元化发展。

张国恩表示,师生要多元发展,师资培育是关键,但国内总把老师当工程师来统一训练,建议教育部应该放手,让各师培大学建立自己的特色,甚至延长师培时间,建立“学士加硕士5至6年的期程”,长期培养有特色的老师。

全国高级中等学校教育产业工会副理事长、新北高工老师黄耀南也指出,目前国中教育就是考试和重复练习,学生无法了解性向和兴趣,最后成绩好的进高中,成绩差的念高职。未来12年国教上路后,要更重视国中生的适性辅导,黄耀南举德国为例,在欧债风波下,德国产业依旧屹立不摇,就是有扎实的技职教育做根基。

黄耀南也建议,高职生升学不能只看统测分数,也要评估现场实作能力,他指出,如果光看统测分数,考5科总分700分,但只有单选题又不倒扣,“有人全选第一个选项,拿到100分,照样有学校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