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内──九江先生朱次琦(文物馆周记031)

“孙山”跟孙悟空被压的五指山无关,原本也不是座山,他是“人名”。

“名落孙山”典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即孙山是该次科考的最后一名,落在孙山外的人当然就是“落榜”了。

文物馆展出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殿试小金榜”上的“孙山”是姚体备,第三甲第一百十八名,名落孙山“内”的包括有“后朱子(朱熹)”之称的朱次琦(如图)。

朱次琦(1807-1882),字稚圭,一字子襄,人称九江先生,广东南海人,是康南海,即康有为(1858-1927)的老师。晚清思想家、儒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于山西襄陵县令任内因政绩显著,乡人立碑以记,不过半年后即厌倦官场生活,引疾辞官,在家乡九江礼山下讲学二十余年,培育许多英才,《清史稿》将其列入〈儒林传〉。

姚体备(1816-1862),字诚叔,号万子,山东巨野人,姚家是巨野的名门望族。姚体备任江西知府,后入曾国藩(1811-1872)幕。有诗才。看来在这次科举考试中,不论孙山或孙山内的人,在清代晚期都有一番作为。

元‧王冕:“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那现在的国家考试真的是科举考试的遗绪吗?(本篇周记的孙山是D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