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对于许多台湾人来说只是代号2330的千档股票之一,顶多是绩优股领头羊,除此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倘若说中国大陆举全国之力也近不了台积电的身,连车尾灯也还看不到,这下子是不是有那么一丝丝伟大的感觉出来了呢。若要举出一个真正的台湾之光,那就非台积电莫属。

这几年中国大陆的高科技发展,以雷霆万钧之势成为世界第一的有5G、无人机、高铁…等;在第一名与老二徘徊的有与GPS抗衡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大型电脑、互联网。只要中国大陆想要,几乎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掌控大势的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唯一还没取得成功的例外就是高科技里最重要的半导体芯片(芯片)。

半导体业与其它高科技业不同的是,一旦框架型成,后面的人就再难以切入,更别说追赶。半导体的难不仅仅在于它的制程、科学原理及设计,更多的是在这个产业的物理结构。大多数产业的市场是金字塔型结构,低端产品利润低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高端产品份额虽低,因为利润高所以总利润不比低端市场少,这样的情况体现在除了半导体业的任何产业,比如近期的德国汽车业世纪大并购案,位在产业链底层年销售600万辆的大众汽车,与销售量不及它百分之一、专攻高端消费者的保时捷平分秋色,双方都有能力并购对方。

由于一般产业金字塔的结构,让中国在刚进入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时,能凭借低成本打价格战,让原本占据低端市场的外国业者退守高端市场,但总利润就下降。2015年才进入市场处于鄙视炼底层的电商“拼多多”,以简单粗暴的补贴发展起来,11月7日股价来到US$43.31元,总市值503.42亿美元,一举超越京东,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大电商。

当中国的业者在低端市场获得利润后,就可挹注资金在人才及技术上,进而向高端市场进攻,再以相同低成本、价格战方式吃下高端市场份额,以此价格歧视(歧视在经济学里是中性,并无褒贬之意)战略模式屡试不爽。

但是半导体业是个倒金字塔型结构,上层高端市场同时占据了市场份额及利润,当有一家芯片业者进入到14奈米(1 颗原子的大小大约为 0.1 奈米)制程且良率高时,16奈米基本上就没有人要了,不像有人会买四万元一支的苹果手机,几千元的其它品牌手机一样有市场。

根据摩尔定律,积体电路每一制程跨越的时间约为1~2年,由于每一次制程投资金额都是上千亿起跳,让后来的人在倒金字塔底端份额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加入竞争行列。

2015年台积电与三星14、16奈米之争还言犹在耳,而中国大陆才刚掌握28奈米制程,今年台积电5奈米制程已经准备生产,3奈米也进入研发阶段。

中国大陆唯一的机会就是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减缓,但台积电已对此做出回应,将利用3D堆叠以及先进封装技术,解决摩尔定律“失效”的预测,可以预见的是台积电的炼金术在短期内将无人可以复制。